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在美国感受中日文化传播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18 09:07:00    

伍国

在长期的教学实践和在地观察中,笔者一再意识到,中国文化对外传播,并不仅仅是“中”对“外”的单向模式。美国是一个移民国家,生活着来自世界各地的移民及其后裔。在展示各自传统文化时,这些群体之间隐含着某种既友善又存在一定竞争的关系,他们都希望将各自文化中最具代表性的部分呈现出来,以在美国这个充满多元文化的国家占据一席之地。在这种以美国为观察原点的多元文化情境中,中国文化也成为众多“外国文化”中的一种。因此,我们需要思考如何更好地展示中国文化,使其能够令人印象深刻。
在去年纽约州布法罗举行的一次亚洲研究年会上,笔者遇到了一位在纽约州立大学布法罗分校读传播学博士的中国学生。她认为,日本有很多极具本国特色的东西,能让美国人在一些文化交流场合迅速辨识,比如寿司,她因此思考,什么可以让多元文化交流中的中国特色马上凸显。就笔者过去的经历而言,在亚裔文化周这类活动上,日本人很擅长把毛笔和纸带到现场,根据美国游客的英文名字发音,现场书写片假名,让美国游客带回去珍藏,他们都非常愉快,同时也把书法和日本联系在了一起。多年前,笔者受邀到孩子就读的小学讲述有关中国的讲座,当时也准备了毛笔、墨汁,在讲座之余现场为孩子们取中文名字并写下来,小学生们对此非常欢迎,老师也来索取自己的中文名字的书法。
的确,日本流行文化、动漫、影视等在美国社会有着长期的影响。在2025年的一次交流中,一位在美国长大的菲律宾裔学生告诉笔者,十多年前他上的笔者开设的课程中,给他留下最深印象的是一门关于武侠文化的课。他说,在上这门课以前,一直以为武士和浪人形象是日本文化独有的,直到上了这门课才了解到中国有更为古老的侠文化传统。事实上,侠文化可以追溯到春秋时代的墨家。
这些都提醒我们,中国文化在美国的传播面临的一个问题是与同为亚洲文化的日本文化的竞争。在大多数美国人心里,把中国、日本、韩国、南亚文化全部囊括进来的地区性“亚洲文化”是一个更为常见的范畴和术语。在这个范畴中,正如笔者指出的,日本文化很长时间被默认为“亚洲文化”的代表。而日本文化输出的元素中,有很多都是起源于中国,后被日本继承和移用的,比如书法、武士、围棋、茶道、禅宗等。在对美国学生讲述中国古代史的时候,笔者经常强调这些文化元素的中国起源和后续传播。这给我们的一个启示是,在未来中国文化的对外传播中,我们不仅应该继续强调这些文化的中国性,还应该重视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和最新科技的结合,以及它们传递的价值观。
美国人一直有一种过于简化的文化偏见,认为美国文化是“个人主义”,中国文化是个性面目模糊的“集体主义”。现实中,任何一种文化都不可能割裂人的个体性和群体性,在美国也有大量集体规则和团体纪律需要个人服从,而中国文化中向来都有高度个体化和高度自我的精神与艺术表达,从电影《哪吒2》就可以看出一种带有普世性的、个体与命运抗争的强烈动力和实践。虽然笔者也很喜欢看电影《功夫熊猫》系列,然而两者的区别在于:除了挪用熊猫这个文化符号,《功夫熊猫》的故事情节和内在意涵都是美国人新创的,并无文化根基,创作也就没有包袱。而《哪吒》系列作品的人物和情节脱胎于中国古代神话,是对中国人耳熟能详的传统经典故事成功的现代再创造以及全球化。笔者认为,以游戏《黑神话:悟空》和《哪吒2》为代表,中国文化的对外传播已经进入一个全新的时代,基于传统文化元素的中日文化的传播竞争,未来极可能被高科技和新理念下的当代中国流行文化再创造所取代。(作者是美国阿勒格尼学院历史系副教授)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