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仲淹的一生简介 :为什么千年来唯独他能提出“先天下之忧而忧”?
范仲淹,为读书人,做了一个典范,一座难以逾越的大山啊!以至于几百年后,范仲淹的名号还能泽被子孙。
据说在明朝时期,有一次朱元璋准备判一名官员死刑,翻看案卷的时候看到了这个人的籍贯和姓名,于是把他找来问话:“你不会是范仲淹的后人吧?”
对方答道:“我是范仲淹的十二世孙。”
朱元璋听完后沉默了,命人找来锦帛,在上面写上“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朱元璋将这幅字送给了这位官员,还下旨说:免除了五次死罪。
这在老朱身上,可以说殊为难得啊,这么一个可以说半文盲,居然还如此推崇范仲淹,不得不说,范仲淹的影响力,真是太大了!
由此可见,范仲淹极力倡导的“先忧后乐”精神,是如何深刻地影响着后人。
范仲淹难道就靠这么一句名言流传千古吗?
当然不是!
我将通过三个故事,带你了解这位有着远大志向的范仲淹。
01 过硬人品
很多人知道范仲淹的名字,是姓范,名仲淹,字希文,但是很少有人知道其实他还有另一个名字:朱说。
原来范仲淹的父亲曾经是吴越国的大臣,自己的母亲谢氏身份其实是妾室。
在范仲淹两岁的时候,父亲就去世了,母亲被当时的正室夫人给赶了出来。
为了维持生计,母亲谢氏只好改嫁了一位姓朱的男子,而范仲淹也因此改名“朱说”。
范仲淹的年纪还小,并不记得这些事情,而朱氏也没有对范仲淹有什么歧视行为,这让母亲感到宽心。
朱家子弟和范仲淹都很刻苦学习,在范仲淹21岁的时候,就得到了当时名人的夸赞。
但是每个人对生活的态度是不同的。
范仲淹虽然得到了夸赞,但是没有自大,而是更加严格第要求自己的言行举止。
朱家的子孙却有着不一样的价值观,他们觉得人生在世,就应该及时享乐。
于是两方在这些事情上经常起冲突,范仲淹经常批评他们不应该过于沉迷享乐。
有一次朱家的子孙实在受不了范仲淹的啰唆,于是脱口而出:“我自己用我朱家的钱,关你什么事?”
范仲淹听到这句话大惑不解,经过一番调查才发现了自己的真实身世。于是范仲淹决定要自立门户,不能让人瞧不起。
范仲淹决定离开家乡去应天府求学。在那里,范仲淹依然过着清苦的读书生活,和其他的同学相比,他的意志力更加坚韧。
有一次,当地的留守听说了范仲淹的大名后,觉得这个人很了不起,于是派儿子送给范仲淹许多美食。范仲淹谢过后,却放在一旁没有吃。
过了几天,留守儿子来拜访范仲淹,在他的房间闻到了奇怪的味道。一问才发现,原来是前几天自己送的食物因为没有及时吃掉,如今已经发霉变质了。
留守儿子不解地问:“我父亲听说你日子过得清苦,所以特地送了食物来,现在你却没有动筷子,难道说是看不起我父亲吗?”
范仲淹听到这话,赶紧解释:“你误会了,我只是一个晚辈罢了,怎么敢小看留守大人?实际上我心中对留守大人感激不尽,只是我向来靠吃粥过日子,丝毫不觉得日子过得苦。如果今天吃了留守大人送来的美味佳肴,那以后再想安心地吃粥过日子,可能就难了。请留守大人一定要理解我的苦心呀!”
留守听到这个消息后,对范仲淹更加佩服了,后来两人还成了忘年交。
范仲淹在27岁的时候,用“朱说”这个名字参加了科举考试,最终拿到了进士头衔。
但是在封建社会,一个人的名分是很重要的事情,范仲淹一直觉得自己应该姓范才对,于是他向当时的皇帝宋真宗写了一封信解释了原因,要求改姓换名。
宋真宗对他的遭遇十分同情,于是批准了他的请求。
范仲淹很开心自己可以改回名字了,不过这时候却有人不高兴了,当时苏州范氏家族以为范仲淹要求恢复祖姓是有什么阴谋,毕竟当年谢氏是被赶出范家的,所以这些人对范仲淹认祖归宗百般刁难。
范仲淹心平气和地解释了自己的初衷,还要求自己的儿子不应该对这件事有成见。而且范仲淹针对家族里那些生活条件不好的人,给与了大量的资助,这让范家人无地自容。范仲淹还建立了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家族义庄,这个义庄救助了很多范家的贫困家庭,而且一直持续运行到民国时期。可以说范仲淹除了是政治家、文学家之外,还是一个伟大的慈善家。
02 不计私怨
在范仲淹之前,还有一位北宋的名宰相,那就是吕夷简。这个人虽然在后世的名声没有范仲淹那么响亮,但是吕夷简是宋朝立国以后,做宰相之久仅次于赵普的一位大人物,可以说他在当时是数一数二的大佬级人物。
吕夷简这个人一开始是刘太后的心腹,在刘太后当政时期帮助处理了很多国家大事。
后来刘太后去世了,宋仁宗开始真正掌权,但是宋仁宗对自己的皇后挺不满意的,因为这个郭皇后是当时刘太后为了拴住仁宗的性子而找的。
每次看到郭皇后,仁宗都能想到自己被架空的那段日子。而且这位郭皇后飞扬跋扈、嫉妒成性,有一次甚至动手打仁宗最宠爱的一位妃子,阴差阳错之下,一巴掌打到了旁边的仁宗。
这件事促生了仁宗的废后意志。
不过在封建朝代,废后是一件关乎国家命运的大事,有人支持也有人反对。比如吕夷简作为当时的宰相,是表示支持的,而范仲淹却认为皇后的位置不能擅自变动,他表示不支持废后。最后仁宗在吕夷简的支持下顺利地废后,娶了另一位曹皇后,而范仲淹被斥责了一顿,贬去外地做官了。
因为这件事,可以说吕夷简和范仲淹结了冤仇。
后来西夏大军压境,很多将领都束手无策。
国家危难之际,吕夷简向仁宗推荐了范仲淹。因此范仲淹被召回朝廷,得到了新的任用。
宋仁宗原本还想做个和事佬,让两人冰释前嫌。没想到范仲淹先向吕夷简道歉了:“以前因为某些事情和您闹得不愉快,没想到您依然这么看重我,我又怎么会因为旧事而耿耿于怀呢?”
两人重归于好后,一起维护大宋安稳。
不过范仲淹是一个将国家大事放在个人恩怨之上的人,他并没有因为吕夷简这次推荐而违背做人的原则。
在后来发现吕夷简任用亲信,危害国家利益之时,范仲淹联合了欧阳修等人,一起弹劾了吕夷简。
03 忧国忧民
在和西夏的战争中,宋仁宗发现原来国家并没有自己想象的那么富裕。支持前线作战,经常出现粮食后备无法及时送达的情况,而且各地陆续有不安定的迹象出现。很多士大夫看到这种情况,都呼吁要改革。范仲淹也是其中之一。
在多次商讨国是之后,范仲淹提出了十条改革方案,最终宋仁宗准许了其中的九条。历史上著名的“庆历新政”由范仲淹拉开了序幕。
每次的改革,总会触及一部分既得利益者的利益,这一次也不例外。范仲淹的改革主要是为了巩固中央政权,对官僚机构的改革,核心内容是精简机构,这改变了赵匡胤定下的恩养士大夫的传统,说得通俗一点,这打破了士大夫阶层的铁饭碗。因此这场改革遭到了整个士大夫阶层的反对。
不过咱们前面说过了,范仲淹是将国家利益置于个人荣辱之上的人,所以他并没有被这些困难打倒,依然坚持自己的本心推行新政。
有一次他在盘点人员名册的时候,对不称职的官员,毫不留情地打上记号依次更换。旁边的好朋友看不下去了,说:“你这一笔勾下去,这一家官员都会痛哭的。”
范仲淹毫不退让地回答:“他们一家哭罢了,又怎么比得上他们治理下的百姓们哭?”(一家哭,何如一路哭耶!——范仲淹)
伟大人物的伟大之处,就在于他们真正以大众为念,不像某些部门,挂羊头卖狗肉,怕得罪人,早被渗透成筛子了,谁也动不了。
不过范仲淹虽然针对士大夫阶层毫不留情,甚至改了祖宗规矩,但他也不是不懂变故的人。
比如,有一次一个官员犯了错,朝廷有大臣建议处以死刑,但是范仲淹却坚持认为自赵匡胤创立宋朝以来,朝廷从来没有轻杀士大夫,这个规矩不能被破坏——“如果今天我们破坏了规矩杀了这个士大夫,那么明天被杀的有可能就是我们了”。
这一点,个人认为,范仲淹是做错了,不轻易杀,并不是不能杀,他的这个观点,还是没有超脱自身的阶层。
这个官员一开始还没有把范仲淹的话放在心上,后来有一次他从外地回到京城,结果宋仁宗却不允许他进城。这个情形瞬间让他晚上连睡觉也不安稳,他叹息:“范公说得真是太准了。”
可惜范仲淹主持的庆历新政,维持了不到一年的时间,就因为阻力太大而被宋仁宗叫停。范仲淹更被贬到外地做官,从此再也没有回到京城。
正是在外地做官的这些岁月里,范仲淹写下了脍炙人口的《岳阳楼记》,其中那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准确地反映出自己报效国家的心境,也说出了很多爱国人士的心声。
这就是范仲淹,一个有着曲折身世,却依然保持本心,将国家利益置于个人荣辱之上,同时也懂得灵活应变的人。
相关文章
-
二句三年得指的是什么意思(“苦吟诗人”贾岛)
2024-11-14 10:34:34
-
社会科学研究方法有哪些(社会科学研究方法导论)
2024-11-14 10:19:36
-
存款准备金利率下调对楼市的影响
2024-11-14 10:04:36
-
醍醐灌顶的意思及成语解释(“醍醐”是什么东西?)
2024-11-14 09:48:53
-
神秘集团公司——保利集团董事长是谁?
2024-11-14 09:34:03
-
海南社保查询方法(海南打工人如何查询自己的社会保险情况?)
2024-11-14 09:18: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