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好百姓关心的教育“小事”
“家庭住址变更,孩子需要转学,新城区新办学校能否提供优质的教育?”去年,孩子转入刚成立的花海小学时,四川省攀枝花市民李元颇为焦虑。一个学期后,李元的顾虑不复存在,“女儿各项表现都很出色,并且在学校过得十分开心”。
自2022年四川省委、省政府印发《关于支持攀枝花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试验区的意见》以来,攀枝花教育主动融入共富试验“总体战”,健全教育资源均衡配置机制,推动优质资源向薄弱地区辐射,推动教育从基本均衡走向优质均衡。
将群众急难愁盼放在心上
公交车停靠在校门外的站点,学生欢快地下车,奔向等候他们的校长。在四川仁和思源实验学校,学生可以乘坐学校定制的公交车,从家门口的公交站直达校园。
这所学校创办于2018年,学校农村学生和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近2000人,占学生总数的80%。
该校校长罗勇介绍,为促进学生综合素养提升,学校丰富课程体系,开办了近60个学生社团,三至八年级所有学生都可以选择1—2个社团免费参加训练、学习。
近年来,攀枝花教育以一系列百姓关心的“小切口”,托起促进教育公平的“大民生”。
一张张干净整洁的床铺,一幅幅学生创作的墙体彩绘,记录着攀枝花市实验学校“榕树小屋”的温馨日常。2023年9月,攀枝花市实验学校以“榕树小屋”为载体,开展半寄宿制校内托管模式改革,为学生提供620张午休床位,一至二年级学生均可申请“入住”。
2022至2024年,攀枝花市实验学校新增转校生255名,扩容学位1300余个。同时,该校简化随迁子女入学证明,提供入学政策咨询、学籍办理“一站式服务”,最大限度保障随迁子女“就近入学零障碍”。
以交流轮岗促进教师队伍建设
近年来,“县中塌陷”的问题也在攀枝花的县域地区渐渐显现。盐边县中学校曾为不少知名高校输送了大量生源,但1997年盐边县城搬迁,老县城区位优势减弱、教育投入不足等因素导致该校优质生源流失、师资力量弱化,教育质量随之下滑。
为助力县中振兴,攀枝花市第七中学校发挥省级示范性普通高中引领作用,于2022年与盐边县政府开启联合办学,派驻31名骨干教师到盐边任教,并建立跟岗学习制度。盐边中学先后选派14名干部教师到攀枝花市第七中学校跟岗,两校60名教师结为“师徒”。
去年3月,盐边中学物理教师杜锐到攀枝花市第七中学校跟岗学习,回到盐边中学后,她将所学转化为课堂实践,教学质量明显提升。
如何推进教育高质量发展?攀枝花市牢牢抓住教师这一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力量,推动教育质量整体提升。
去年9月,由攀枝花市二十五中小阳光外国语学校托管的花海小学迎来第一批学生,学校师资力量成为家长关注焦点。花海小学采用“集团内部交流+区内遴选+新教师分配”的形式,将经验丰富的骨干教师和干劲十足的新入职教师组建成一支年轻化、高水平的教师队伍,引领新办学校快步向前发展。
推动人才培养与地方经济发展双向奔赴
“一道菜肴能用到多少种地方食材作为原材料?芒果、牛油果、酥肉……”在攀枝花市经贸旅游学校,一堂富有地方特色的烹饪课正在进行。2021年,该校与盐边县政府签订校地合作协议,双方在盐边菜标准化建设、大师工作室建设以及创意菜肴开发等方面展开合作。
近年来,攀枝花市多所中职学校结合当地所需开展系列人才培养模式探索,让职业教育在实现共同富裕中提供强大驱动力。
目前,攀枝花市经贸旅游学校烹饪相关专业学生到盐边本地餐饮服务业就业人数达300多人次,实习生800多人次,成为盐边高水平餐饮人才产出的主阵地。推动传统产业升级的同时,攀枝花市还瞄准新兴产业发力。攀枝花市建筑工程学校构建了以“无人机操控与维护”等5个专业为核心的低空经济专业群,推动人才培养与地方经济发展双向奔赴。
“教育是最大的民生工程,也是面向未来的战略工程。下一步,我们将促进‘上下贯通、城乡一体、优质均衡’,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打响学在攀枝花‘阳光教育’品牌。”攀枝花市委教育工委书记,市教育和体育局党组书记、局长李福惠说。
《中国教育报》2025年05月09日 第03版
作者:通讯员 张玥 本报记者 陈朝和
相关文章
-
办好百姓关心的教育“小事”
2025-05-09 07:10:00 -
校园吹来北京的“风”
2025-05-06 11:54:00 -
闪电评论|“假日经济”再升温 看文旅数据里的幸福图景
2025-05-06 06:51:00 -
晋级省赛!顺平县第四学校在这项竞赛中斩获佳绩
2025-05-04 18:07:00 -
5月5日开始!报名青岛这所老牌公办高中国际课程班的中考生要提前准备!
2025-05-04 00:38:00 -
第二十三届玉珠峰登山大会开幕
2025-04-30 10:2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