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文博会“东道主”深圳文化产业家底

往届文博会机器人展示。
南方日报记者 朱洪波 摄
5月22日,第二十一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下称“文博会”)将在深圳开幕。作为“中国文化产业第一展”,文博会不仅是文化产业交流的重要平台,更是深圳文化产业发展的见证者与推动者。
深圳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数据显示,2024年,深圳规模以上文化及相关产业企业达3754家,实现营业收入12875.08亿元,占全省的51.5%、全国的9.1%;按可比口径计算同比增长12.1%,增速高于全国及全省。
作为连续21年承办文博会的“东道主”,深圳的文化“家底”究竟有多厚实?
●南方日报记者 刘越亚 马芳
数字创意产业全国领先 16个文化新业态撑起5863.99亿营收
近年来,深圳充分发挥科技创新优势,加速发展数字创意产业集群。
目前,深圳数字创意产业规模与发展水平位居全国前列,产品和服务出口贸易活跃,已构建起覆盖创作生产、传播运营、消费服务、衍生品制造等环节的完整产业链。以多媒体游戏动漫、可穿戴智能文化设备制造等为代表的16个文化新业态特征明显的行业小类,在2024年实现营业收入5863.99亿元,同比增长12.2%。
在数字内容行业,深圳的竞争力强劲,其中在游戏行业表现尤为突出。在游戏领域,深圳占据全国乃至全球重要地位,形成“全国游戏看广东,广东游戏看深圳”的格局。
2023年,腾讯的《王者荣耀》和《和平精英》成为杭州第19届亚运会电竞比赛项目;2024年,沙特电竞世界杯入选的21款比赛项目中,中国企业研发的3款游戏里,深圳独占2款,分别是腾讯《王者荣耀》和创梦天地《卡拉彼丘》,充分展现出深圳游戏在全球市场的强大竞争力与广泛影响力。
此外,动漫行业同样稳步发展,华强方特等企业影响力不断增强,“熊出没”等原创IP的知名度持续提升。网络视听等新兴业态也发展迅猛,汇聚了懒人听书等龙头企业,推动多种新兴业态深度融合。
此外,深圳在数字文化技术与设备领域优势突出。深圳依托完善的上下游产业配套以及设计人才聚集的优势,积极推动数字文化装备迭代升级,在数字电视、智能穿戴设备等领域奠定了坚实的竞争优势。兆驰、康冠科技等头部企业表现亮眼,影石创新等一批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不断崛起,数字创意设备出口长期位居全国前列,部分产品和服务填补了国内行业领域的技术空白,斩获多项大奖。
作为我国首个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设计之都”的城市,深圳在平面设计、建筑设计等领域的设计水平与产业规模均居全国领先地位,奥雅设计等数字展陈头部企业也相继涌现。
微短剧产业发展加速 今年产值有望达60亿元,实现翻倍增长
深圳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构建了“1个工作专班+1个专项政策+1个专家站+1个服务中心”的产业服务体系,授牌5家深圳微短剧产业基地,并举办多场具有行业影响力的主题活动。
目前,深圳微短剧行业发展态势良好,重点企业增速显著,预计2025年微短剧产业产值将达60亿元,较去年实现翻番。
深圳企业创作的多部微短剧作品获得广电总局、省广电局的认可,如《中华战舞》入选2024—2025年“网络视听节目精品创作传播工程”,《师傅》《铜雀阁》获评2024年度网络视听节目推优活动优秀作品。
当前,深圳正以国家级活动为支撑,以打造微短剧产业重要平台为目标,以中国国际新媒体短片节为重要抓手,开展系列微短剧政策发布、项目创投活动,举办微短剧高质量发展研讨会、“剧查查”微短剧之夜、新华网文化产业IP启动大会暨新华短剧计划启动仪式、2024湾区微短剧产业生态大会等多场具有行业影响力的主题活动,持续扩大微短剧产业“朋友圈”。
演出市场热度高涨 前4月大型演唱会场次同比增20%
今年以来,深圳演出市场多点开花、百花齐放,演唱会、音乐节等“演出经济”持续升温,带动溢出效应显著,吸引了大量观众跨城来深圳看演出,带动了深圳旅游、住宿、餐饮、零售等消费,形成了独特的文化消费潮流。
1—4月,深圳吸引了李健、林忆莲、毛不易、杨丞琳、单依纯、周华建、刀郎等超20名人气歌手在深圳举办演唱会,共举办5000人以上大型演唱会30场,同比增长20%,吸引40.62万人次到场观演。
此外,Livehouse、小剧场等演艺新空间涌现,沉浸式戏剧等创新形式不断出圈。演艺新空间作为演出经济的新赛道,通过支持传统剧场、主题公园、园区街区、文化文物单位等活化空间利用、丰富演出业态,发展体验式、互动式、沉浸式新型演艺项目。
1—3月,全市通过售票方式开展营业性演出的脱口秀、沉浸式剧场、Livehouse等演艺新空间共计19家,演出场次544场,吸引观众44969人次,实现票房收入644万元。
据深圳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有关负责人介绍,面向未来,深圳将进一步完善政策体系,以制定新一轮数字创意产业政策为契机,推进专项资金向内容创作、文化科技等领域倾斜,加大支持AI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在文化产业的应用赋能,加快推动游戏、电竞、动漫、广告、设计、文旅和文化装备等行业融合发展;同时,立足各区产业实际,进一步优化数字创意产业发展格局,按照“一核、一廊、三中心”的产业布局思路,推动产业资源向南山、龙岗、宝安、福田、罗湖等重点区域聚集,完善南山国家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龙岗数字创意产业走廊以及数字创意产业园区公共服务水平,打造游戏产业聚焦空间;与此同时,发挥前海自贸片区政策优势,深化粤港澳在动漫、影视等行业合作。
相关文章
-
快手高级副总裁马宏彬:用“中国模式”点亮巴西市场
2025-05-21 17:15:00 -
揭秘文博会“东道主”深圳文化产业家底
2025-05-21 10:10:00 -
梅绽上海,一座城与一个奖的双向奔赴
2025-05-21 09:53:00 -
世界排坛名帅古德蒂将率“枫叶军团”抵深参加精英赛
2025-05-20 20:12:00 -
国家发展改革委:我国将修订扩大《外商鼓励投资产业目录》
2025-05-20 12:04:00 -
交通银行获融资买入0.67亿元,近三日累计买入1.87亿元
2025-05-20 08:2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