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生活常识 >

李煜:人生不过二两酒,一两心酸一两愁

10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4-08-17 10:46:13    



一首词,一杯酒,了却今生。


01


这是李煜,在汴京的第三个年头。这些年,他见过梧桐下的寂静,听过雨打叶的凄凉。而那轮明月,不知道看了多少遍。


又是一个清冷的夜,李煜独坐高楼之上。看着皎皎明月,听着高墙外的喧嚣。往年七夕,亲人围坐,大臣庆生,可现在都离他远去。高墙外的热闹,与他无关;高墙内,只剩寂寥。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春花秋月,总是那么地易碎。


宋太祖开宝八年(975年),金陵城沦陷。而原本打算英勇赴死的李煜,却选择了屈辱活着,选择脱下上衣,出城投降,史称“肉袒出降”。


有人唾骂他,懦夫、贪生怕死之辈。


可细细读着,他降后所写的诗词。


四十年来家国,三千里地山河。

凤阁龙楼连霄汉,玉树琼枝作烟萝,

几曾识干戈?


一旦归为臣虏,沈腰潘鬓消磨。

最是仓皇辞庙日,教坊犹奏别离歌,

垂泪对宫娥。

——《破阵子》

在江南,在金陵城里。这四十年里,那三千里地的山河,独属他一人,住凤阁龙楼,看雕栏玉砌,赏美景佳人。


可谁曾想,一场战仗,一朝天子,沦为臣虏。一句“最是仓皇辞庙日”,更是坐实了“懦夫”之名。


可这场仗,一打就是一年。苦,莫过于平民百姓。比起屈辱地活着,比起“肉袒出降”,死,对李煜来说,更是一种解脱。



但为了百姓,为了宗族,为了“兄弟四人三百口”,他选择了“懦夫”。


从此,金陵成了李煜心中的疼,而汴京又承载了他多少愁与恨。


02


公元975年11月27日,金陵城城破;公元976年正月,李煜仓皇辞庙,入宋投降。


世间少了一位皇帝,多了一位失魂落魄的词人。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

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相见欢》

梧桐深院,禁锢了他的脚步,囚住了他的躯壳。方寸之地,或许只剩下寂静和愁绪。


他想登楼远望,暂置离愁别恨。可望见如钩的明月,勾起了〝春花秋月”的往事;再瞧,那寂寥的梧桐树,只觉得愁上添愁。


感叹道: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



汴京三年,李煜只剩下愁。


多少泪,沾袖复横颐。


心事莫将和泪滴,凤笙休向月明吹,肠断更无疑。

——忆江南·多少泪


都说男儿有泪不轻弹,只是未到伤心处。夜深人独处,幽静、明月是最可怕的,不知收割了多少失意人的伤心泪。


何以解忧?千年之前,就有了答案,唯那壶杜康酒。


李白能醉卧花间,酒解万古愁;辛弃疾能“醉里挑灯看剑”,圆一个英雄梦;而他,怎么才能解“恰似一江春水”的愁。不是酒,是梦。


03


李煜现存的34首词中,有15首词中含“梦”字。


或许,短暂的梦里,他能梦回江南,“雕栏玉砌”应犹在,亭阁轻舞依旧。梦回上苑闲游,他还是“南唐后主”,那时车水马龙,那时花月正好,春风依旧。


多少恨,昨夜梦魂中。

还似旧时游上苑,车如流水马如龙。

花月正春风。

——望江南·多少恨


思念有时,可惜“路途归梦难成”;忆江南,念金陵,才有“故国旧重归”的期盼,也有〝梦里不知身是客”的迷茫。



他是否也曾梦到过:一人,一酒,一舟,一垂钓。


一棹春风一叶舟,一纶茧缕一轻钩。

花满渚,酒满瓯,万顷波中得自由。

——《渔父》


那时,李煜只想做个闲人。携一舟春意,卧倒在叶舟里,轻酌小酒,时而垂钓,时而赏花,看暖风拂水,水乍波澜,只做个垂钓的闲者。


可世间遗憾,逃不了一个“事与愿违”。


04


又是一年七夕,梧桐院内传出一阵阵清乐,丝竹伴奏,舞女相随。


此刻,酒欲迷人眼,你抛下所有的顾虑,千般愁丝,万般离愁,写下《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也成了绝命词。



你借“虞美人”,抒发人生愁情。又偏偏写下“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惹得宋太宗起了杀心。


一句“卧榻之下,又岂容他人酣睡。”,你成了臣虏;而一首《虞美人》,更是惹来杀身之祸。


终究,你未能躲过去。


“生于深宫之中,长于妇人之手。”(王国维《人间词话》)难成千古帝王;但经一难,却成就了千古词帝。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