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端天气来了怎么办?
4月中旬,一场极端大风天气席卷全国大范围地方,四川也出现罕见的沙尘天气;刚刚过去的“五一”假期,贵州乌江百里画廊景区水域遭遇突发大风发生游船倾覆事故;成都市一些地方接二连三遭遇大风天气……近年来,一系列“历史罕见”的极端天气事件发生,给人类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严重威胁。当极端天气成为“常客”,如何在自然威力前保持清醒认知,科学有效应对变得尤为重要。要防范极端天气带来的灾害损失,就要与自然和谐相处,落实落细责任和防范应对措施,不断提高全社会综合防灾减灾能力。受全球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等因素影响,我国自然灾害的异常性、频繁性、极端性进一步加剧,多年不遇、突破极值等情况有常态化趋势,人类生命安全受到严重威胁。2021年郑州的那场暴雨,气象部门已发布最高等级红色预警,相关部门却没有及时启动应急响应,采取停课、停业、停工等措施,许多市民也心存侥幸照常外出。又比如在4月那一轮大风天气中,政府已经通知了“非必要不外出”,但仍有个别人去“体验”难得一遇的大风究竟有多大,甚至攀爬野山。在与极端天气长期的博弈中,我们积攒了丰富的应对经验,但随着极端天气成为“常客”,不可避免地在心理上放松警惕。今年春节期间,宜宾市筠连县金坪村因发生大面积山体滑坡,让很多人倍感意外。毕竟,依照过往经验,山体滑坡多发生在降雨较多的夏秋季节,这一次却在冬季“上演”,让人防不胜防。恩格斯曾警示:“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对自然界的胜利,因为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报复了我们。”过往无数的灾害事件表明,任何对极端天气的轻视和怠慢,都可能给我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埋下“定时炸弹”。同自然灾害抗争是人类生存发展的永恒课题。四川地理气候条件特殊,地质环境复杂,是全国自然灾害最严重的省份之一,灾多灾频灾重灾急是基本省情。面对如此严峻的灾害形势,要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始终把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放在第一位,采取有力有效的措施,全方位、多层次织密守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防护网。各地区各部门要自觉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立足灾害风险的长期性、复杂性、严峻性,进一步增强忧患意识、责任意识,坚持以防为主、防抗救相结合,坚持常态减灾和非常态救灾相统一,努力实现从注重灾后救助向注重灾前预防转变,从应对单一灾种向综合减灾转变,从减少灾害损失向减轻灾害风险转变,全面提升全社会抵御自然灾害的综合防范能力。今年5月12日是第17个全国防灾减灾日,防灾减灾日主题是“人人讲安全、个个会应急——排查身边灾害隐患”。聚焦排查群众身边灾害隐患这个主题,就是要把各类风险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成灾之前,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各级各部门要针对威胁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涉灾重点领域、重点场所和重点部位,开展风险隐患集中排查整治,推动安全防范措施落到实处、落到基层;要广泛动员群众从我做起,从身边事做起,掌握防灾减灾知识,参与防灾减灾行动。“君子不立于危墙,智者不陷于覆巢。”我们每个人都是安全的参与者,虽然不能阻止极端天气的发生,但一定要有防范灾害发生的安全意识。当我们出行旅游时,一定要查查天气预报,如果有暴雨、台风、暴雪等极端天气,该调整行程就调整。游玩过程中,也要保持高度警觉,随时观察周围的环境,注意身边存在的安全隐患,留意山体有没有土石松动等滑坡迹象,河水是否突然变浑浊、水流湍急,主动远离有危险的地方。防灾减灾不仅仅是国家和政府的责任,而是与我们每一个人都息息相关。当每个人都从极端天气的“被动受灾者”转变为“主动防御者”,就算未来有再多“历史罕见”的极端天气,都能做到“兵来将挡,水来土掩”,最大程度降低极端天气带来的灾害损失。(蜀安之声)
相关文章
-
极端天气来了怎么办?
2025-05-10 10:54:00 -
旬阳市赵湾镇人大|“三个坚持”走深走实镇人大工作
2025-05-06 09:49:00 -
30分钟警民联手施救 10米深井托举新生
2025-05-06 08:54:00 -
上海天气“大变脸”!节后还有过山车!近期有医院救治多例,多数人没想到
2025-05-05 09:11:00 -
假期后三天南方降雨发展局地有暴雨或大暴雨 北方多地将现降温风沙
2025-05-03 10:41:00 -
雷暴大风!今晚西安已下雨!陕西最新天气预报→
2025-05-03 01:0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