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抄袭还是创作?AI一键生成宫崎骏动漫画风作品引激烈争论
最近,社交媒体上掀起了一股“吉卜力风”AI漫画的热潮。只需输入几行文字,或者上传一张普通照片,AI就能迅速生成一幅仿佛出自宫崎骏之手的画面:柔和的色彩、温暖的光影、细腻的笔触,甚至连那种独特的童话气息都被精准复刻。这种技术的爆发式流行,让无数中国网友直呼“太神奇了!”

在网络上,吉卜力风格与AI的结合呈现出一片繁荣景象,对于这股热潮,年轻人表现出了极大的热情。外网网友玩得不亦乐乎,各种新奇的吉卜力风格作品层出不穷,如马斯克和山姆·奥特曼的吉卜力风格画像,还有吉卜力风格的地标建筑、游戏、电影、电视剧等。国内网友也积极尝鲜,利用各种AI工具将自己的照片变成宫崎骏同款吉卜力风格,相关话题热度居高不下。
在深圳某高校就读的大学生瀚林兴奋地表示:“这种新玩法太有趣了!以前就很喜欢吉卜力的作品,现在能用AI把自己喜欢的元素融合进去,感觉像是创造了一个属于自己的奇幻世界。”另一位上班族小祝最近也沉迷在这个玩法中,他把家中的老照片找出来做成吉卜力风插画,得到了整个家族的夸赞。他说:“工作那么忙,没有太多时间去学习专业的绘画技巧,AI工具让我轻松实现了创作梦想,还能把作品分享到社交平台,很有成就感。”

各类AI工具纷纷推出“吉卜力风”生成选项,不少人在社交平台上分享自己用AI制作的“宫崎骏式”插画,甚至还出现了“吉卜力画风”的短篇漫画。一时间,无论是古风人物、二次元角色,还是家庭日常图片,似乎都能被AI包装成温暖治愈的动画场景。
不过,这股AI风潮带来的不仅仅是惊叹,还有争议。许多网友开始讨论,AI生成的这些“吉卜力风”作品究竟算不算抄袭?人工智能究竟是艺术创作的新工具,还是对原创艺术家的一种挑战?
在这场讨论中,最关键的问题是:AI生成的作品是否侵犯了吉卜力的版权?严格来说,AI并没有直接使用吉卜力的原画,而是通过大量训练数据学习其风格,再进行“模仿”创作。这让不少人产生疑问——如果AI可以轻松模仿某种艺术风格,那么未来是否会出现更多类似的“风格复制”现象?那些辛苦创作出独特艺术风格的动画师和插画家,该如何保护自己的原创权益?

作为吉卜力工作室的灵魂人物,宫崎骏本人对AI艺术的态度一直十分谨慎,甚至可以说是排斥。在过去的一次采访中,他曾批评AI生成的动画“毫无灵魂”,并表示“艺术源自人类的情感与努力,而不是由算法拼凑出来的结果”。他甚至曾直言,AI动画是“对生命本身的侮辱”。如今,随着AI生成吉卜力风格图片的爆火,版权争议再次被推到风口浪尖。虽然宫崎骏本人尚未发表正式回应,但吉卜力工作室一向对版权保护十分严格,未来是否会对此类AI作品采取法律行动,仍值得关注。
不过,这种以AI轻松复刻宫崎骏画风的玩法也引起了部分人士的反感,有宫崎骏的铁粉对于这股热潮进行了强烈的批评:“坦白讲,这整个吉卜力AI的热潮,让我替你们尴尬。因为我知道宫崎骏为了保持自己电影的独特性付出了多大的努力,而你们把人家几十年在艺术上的努力当成闹剧,你们并不珍视它。”

“你们可以叫我扫兴鬼,随便吧,但是宫崎骏花了一辈子培养自己的独特的艺术风格,可不是为了让AI把他几十年的自律和坚守变成网络梗图的。”
“这么搞并不觉得有什么有趣,只是对原作者的赤裸裸的剥削。”
“技术本身无罪,拿别人的心血来“喂AI”才有问题啊!”
不过,也有宫崎骏的粉丝认为,此种玩法并不会对宫崎骏的出品带来威胁:“吉卜力的作品更重要的是故事和内涵,从他的故事里就能看出来。这样的人是无法被取代的。”
值得一提的是,类似玩法不仅可以生成宫崎骏画风,还可以轻松生成多种漫画风格,比如皮克斯公司的动画风格、美国30年代老动画等风格。它也带来了巨大的商业潜力。一些创业公司则看到了IP衍生品市场的机会。

这一热潮带给职业设计师和插画师的感受是很五味杂陈的。深圳“90后”设计师叶晓琳表示,AI的出现降低了某些基础设计工作的门槛,使得一些简单的商业插画需求可以快速满足。但与此同时,AI模仿风格的能力也让相关职业人感到焦虑,担心自己的独特风格被AI轻易复制,甚至影响个人作品的市场价值。一位名为许原的职业插画师在采访中表示:“AI确实是一种工具,但当它能大规模生成接近手绘质量的作品时,我们的竞争环境就会发生变化。”
AI生成艺术引发的最大争议之一,便是如何定义“抄袭”与“创新”。目前,全球范围内对于AI生成作品的版权归属仍然存在法律空白,一些艺术家呼吁建立更严格的法律框架,以保护原创创作者的权益。同时,也有人认为AI与人类艺术家可以共存——AI作为辅助工具,帮助创作者更高效地完成作品,而非完全取代手工创作。

当然,也有不少人认为,AI不过是一个工具,就像数码绘画软件、摄影相机一样,它的出现不会取代真正的艺术家,反而能让更多普通人接触艺术创作。许多AI爱好者表示,他们使用AI制作“吉卜力风”作品并非为了盈利,而是出于对这一风格的喜爱和致敬。
不可否认的是,随着AI技术的进步,如何界定“模仿”与“抄袭”的界限,如何保护艺术家的创作权益,将成为未来必须面对的问题。在这一波“吉卜力风”热潮之后,或许更值得关注的是:AI艺术的发展,会为创作行业带来什么样的变革?
深圳晚报记者 杨慧
相关文章
-
是抄袭还是创作?AI一键生成宫崎骏动漫画风作品引激烈争论
2025-04-05 23:06:00 -
柔道运动花开古城 159名青少年赛场角力
2025-04-05 19:42:00 -
玉渊谭天:对于违反国际规则的单边霸凌行径,中方会毫不犹豫地坚决反制到底
2025-04-05 12:03:00 -
明成集团上涨9.19%,报4.04美元/股,总市值5241.90万美元
2025-04-05 01:23:00 -
商务部新闻发言人就对进口医用CT球管发起产业竞争力调查答记者问
2025-04-04 18:54:00 -
日照这里免费代驾泊车 第一视角带你沉浸式体验
2025-04-03 18: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