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健康过“五一” | 科学运动,愉快度假防损伤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5-04 10:38:00    

【来源:健康北京】

“五一”小长假,在这个绿意盎然、生机勃勃的时节,约上三五好友,一起参与体验户外运动,好不惬意。

适度运动不仅可以强化肌骨系统,还能预防中风、冠心病、2型糖尿病、癌症及呼吸系统疾病;运动时体内分泌的神经递质,还能缓解抑郁情绪,促进心理健康;此外,适度运动对控制体重、改善睡眠和提高思维能力也有帮助。

但不当锻炼可能引发不良后果。那么,如何在运动中做到"适度",怎样最大化锻炼效益?

如何制定运动计划?

不知道什么运动适合自己?没关系,通过FITT-VP原则,我们可以个性化定制更适宜自己的的运动处方。

1.Frequency(频率):有氧运动一般建议每周进行3~5次,力量训练可每周进行2~3次。

2.Intensity(强度):可以通过心率、代谢当量(METs)、主观疲劳感受(见下表)等方式来衡量。

3.Time(时间):通常,有氧运动每次持续30~60分钟,力量训练每次可在20~40分钟,训练需要包括热身、正式训练和放松环节。

4.Type(类型):运动的种类主要分为有氧运动、力量训练、柔韧性训练和平衡训练等。常见的有氧运动有跑步、游泳、骑自行车等;力量训练包括举重、俯卧撑、深蹲等;柔韧性训练如瑜伽、伸展运动;平衡训练如单脚站立、闭目站立等。

5.Volume(运动量):是频率、强度和时间的综合体现,一般用千卡(kcal)来表示能量消耗。

6.Progression(进展):指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对于没有运动基础的朋友们建议大家量力而行,逐渐增加运动的频率、强度、时间或难度,以持续提高身体素质。

出现运动损伤的处理办法

运动时发生损伤不要怕,为您介绍一套PRICE原则,即在损伤发生后的五个紧急处理步骤。

1.保护(Protection):受伤后,应立即停止运动,避免受伤部位承受重量或受到外力冲击。必要时可使用支架、护具等辅助器具来固定受伤部位。

2.休息(Rest):让受伤的身体部位得到充分休息,减少活动,避免进一步损伤。

3.冰敷(Ice):受伤后的24~48小时内,可用冰袋或冷毛巾敷在受伤部位减轻肿胀,每次冰敷15~20分钟,每天可进行3~4次。注意避免冰块直接接触皮肤,以免冻伤。

4.加压(Compression):使用弹性绷带对受伤部位进行加压包扎,有助于减轻肿胀。包扎压力以可插入一指为宜,从受伤部位的远端向近端包扎。如果包扎过紧,可能会影响血液循环,导致肢体麻木、疼痛加剧等问题。

5.抬高(Elevation):将受伤的肢体抬高,高于心脏水平以上15~20cm,利用重力作用减轻肿胀,休息和睡觉时均要保持这个姿势。

PRICE原则通常适用于急性运动损伤的早期处理,能有效减轻疼痛、肿胀,为后续的康复治疗创造有利条件,但如果损伤严重或经过初步处理后症状没有缓解,应及时就医。

温馨提示:运动损伤后48~72小时是黄金恢复期,切忌热敷或按摩急性肿胀部位。

声明: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邮箱地址:jpbl@jp.jiupainews.com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