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烟台机场边检站民警韩烁:愿做侗寨里那束温暖的光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03 16:18:00    

大众网记者 王丽 通讯员 王滨 杨竣 烟台报道

“这个图书室我超级喜欢!”“我喜欢在窗户那里看《查理九世》,那里阳光很舒服。”从广西三江侗族自治县良口乡大滩小学新建的图书室里,传来清脆响亮的童音。这间图书室,是烟台机场边检站牵头发起的帮扶援建项目,而这个图书室的建设,和一位支教老师有关——烟台机场边检站民警韩烁。

“怎么想要来我们这儿?”

初入三江,仿佛置身美丽的山水画中,错落的梯田、苍翠的丘陵和古朴的侗族建筑,都深深吸引着韩烁。“要多久才能到学校啊?”韩烁转头问道。“大概一个小时吧。”接站的大滩小学覃校长笑着说。路上,覃校长热情洋溢地介绍着学校的情况:“我们这里条件这么苦,怎么想到要来我们这儿?”

这个问题让韩烁想起了来这里的初衷:“要做个温暖的人。”韩烁的妈妈和姥姥都是老师,从小的耳濡目染,让他在心中埋下了一个教师梦。为了圆梦,2020年5月,韩烁带着组织的期望和家人的鼓励,踏上去往广西的路。

体验了一个多小时的“山路十八弯”,终于来到了大滩小学,师生们的热情如同沁人心脾的茶香在空气中弥散开来。这是多么和谐的场景啊!韩烁忍不住拿出手机记录下了他对大滩小学的初印象。来到宿舍,简单收拾行李后,在覃校长的带领下,韩烁第一次正式“认识”了学校,大滩小学坐落在广西三江侗族自治县良口乡的层层大山深处,学校周围有很多不知道年龄的树,简陋的校舍、残缺的桌椅、落后的设施,像一幅鲜活的历史画卷,诉说着这里的不容易。

环境带来的“震撼”远不及此,桂北的夏天,异常闷热潮湿,从小在北方长大的韩烁很快便因水土不服患上了湿疹,那种难受让他彻夜难眠,脸上那日渐深重的黑眼圈,让周围人心疼不已。为了帮助韩烁尽快摆脱病痛的折磨,覃校长找来当地特有的土方子,亲自为他熬制治疗皮肤病的特效药,老师们也向他“传授”治病小妙招。在大家的帮助下,韩烁的病情日渐好转,工作状态也渐入佳境,内心初次感受到了来自大山的淳朴和温暖。熬过了环境的苦,韩烁开始琢磨起他的“百年大计”——帮助孩子们提高数学成绩。

面对那几张成绩只有个位数的数学卷子,韩烁心想:“没基础、底子薄不是借口,还是功夫没下到。”韩烁开始实施“笨鸟先飞”计划,白天上大课,放学和周末给“拖后腿”者“开小灶”,每周检查“错题本”,夯实基础,巧妙运用数学模型,激发兴趣。到了晚上,韩烁与一盏台灯为伴,认真总结和备课,伏案考究每一个知识点,琢磨着用孩子们最通俗易懂的方式把题目讲好,认真批改每一份作业,并且结合每一个孩子的性格特点做好批注。经过一段时间的共同努力,学生们都说自己对数学越来越感兴趣了。课上课下双线推进,思维培养和知识学习齐抓共管,一学期下来,大滩小学四年级的数学成绩有了质的跃升,期末考试全班平均成绩提高了18分。

“弯路走完了,剩下都是高速路”

“该我看了,我要看《睡美人》。”“给我,我要看《猫和老鼠》。”课间,几个为了争夺“看书权”的同学引起了韩烁的注意。回到办公室,当地的老师告诉他,这样的“争权”在学校经常发生。韩烁通过家访了解到,这里的孩子们大部分都是留守儿童,父母的陪伴和关爱对他们来说是可贵的“奢侈品”,那些褶皱泛黄的童话书,是孩子们最好的朋友。

为了把“看书权”交给孩子,韩烁决定帮助孩子们实现“看书自由”。萌生了捐助图书的想法之后,韩烁马上将这里的情况向单位进行了汇报。在“六一”儿童节那天,烟台机场边检站为大滩小学送去了第一批爱心图书。

虽然有了书,但缺乏系统地管理和有效地利用,那些捐助的图书被搁置在一个无人问津的角落。建一个图书室!一个梦想逐渐在韩烁心中形成。

组建“平凡计划 童心筑梦”项目团队、募集资金、设计图纸……在爱心企业的帮助下,图书室一点点展现雏形。

“弯路走完了,剩下就是通往胜利的高速路。”韩烁感慨。

2021年9月,“平凡计划 童心筑梦”项目如期开工建设,所倡导的“儿童友好、全龄友好、全时友好”的现代化学习生活环境,让全校师生心驰神往。2023年11月,大滩小学图书室正式投入使用,韩烁又回到大滩小学,参加了竣工仪式。孩子们笑着围绕在他身边,3年前在这里种下的关于阅读的种子,终于生根发芽,韩烁觉得原本平凡的日子,因梦想的点燃而变得不平凡。也许这就是一路走来的意义,韩烁找到了清晰的答案。

图书室的投入使用,为孩子们走出大山插上了一双翅膀,让改善山区教学环境的梦想实现了从0到1的突破。接下来,韩烁将与“平凡计划 童心筑梦”团队成员们继续努力,分期对三江10所贫困学校,各设计修建一间特色教室。

“耗时一年多时间,跨越数千公里,13位爱心设计师,已成功改造广西三江县3所小学3间教室。”近日,反映烟台机场边检站支教广西三江事迹的纪录片《平凡计划童心筑梦》在很多卫视播出,并得到国家广播电视总局新媒体联盟重点推宣。

“让我牵挂的是孩子们求知若渴的眼神”

“我想去读书,我想像哥哥一样考上大学,走出大山。”这是良口乡中心学校六年级(3)班一个小女孩小佳(化名)的梦想。

2020年6月,距离期末考试还有一周时间,这天早晨,小佳没来上学。经了解,小佳的母亲想让其辍学打工。韩烁决定对小佳立刻进行一次家访。

小佳所在的良柳屯村与三江县中心学校间隔着几座大山,为了赶在天黑前到达家中,韩烁找当地村民租了一辆车。经过一个多小时的颠簸,天黑前,终于赶到了小佳家里。一进门,暗灰色的墙面上,贴满了密密麻麻的奖状。看着这些奖状,韩烁更加坚定了帮助小佳继续上学的决心。

“学习这么好,您舍得让她辍学吗?”韩烁问道。“没有办法呀。现在家里欠了很多钱,她出去打工还能帮助家里赚钱。”母亲的话语中满是无奈。这是一个典型的因病致贫家庭,父亲因病去世,哥哥刚上大学,家里仅靠母亲打工维持生计。

看着站在一旁不知所措的小佳,那求知若渴的眼神,如针一般刺痛着韩烁的心。“一定要保住这棵学习的好苗子!”韩烁把孩子进城务工和返校上学的利弊掰开了,揉碎了讲给那位母亲听,对照着手机逐条讲解国家和学校的助学优待补助政策。为了让小佳继续上学,韩烁决定每月拿出一部分工资,资助她读完初中。最终小佳的母亲同意让她返校读书。

为了更好地帮助小佳家庭,韩烁将情况向所在科队的领导进行了汇报,收到了7100余元的爱心捐款,解决了小佳的后顾之忧。

2023年8月,小佳成功考入县民族高中,人生之路迈向新的起点。

一次支教,一生情牵,三江侗族自治县已经成为韩烁的第二故乡。2021年1月,在支教结束的送别会上,韩烁深情地回答了一年前校长的问题:“让大山里的孩子心中充满爱,也许这就是我为什么会来这里的原因。”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