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为毕加索的异乡人


《名为毕加索的异乡人》书内页。
晨羽
从1900年踏入巴黎,到1973年在法国穆然小镇辞世,现代艺术巨匠毕加索在法国生活了超过七十年,画下了数不清的名作,却从未成为法国公民。直到今天,法国警局编号为“74.664”的“S”级档案仍在静静述说他以“异乡人”身份经历的一切。
毕加索逝世52周年之际,译林出版社近日全新推出2021年法国费米娜奖获奖作品《名为毕加索的异乡人》。该书由法国作家安妮·科恩-索拉尔所著,由苏州大学外国语学院副院长陆洵教授翻译,获2024年法国驻华大使馆傅雷出版项目资助。
在这本厚达774页的巨著中,安妮·科恩-索拉尔从那份尘封已久的档案出发,为世界绘出了一位不一样的毕加索。
“1901年6月18日,也就是第一次巴黎画展前两周,他为何被警方登记在册?”“为何1914年他的近700幅作品遭到扣押,长达十年?”“直到1947年,为何毕加索的作品缺席了法国几乎所有的公共收藏?”“在法国居住70年,为何他都没能成为法国人?”
在《名为毕加索的异乡人》中,这些不为人知的问题一个个浮出水面,背后则是当时的法国社会对一个外国人的不信任、控制与排斥。这本书并没有神化毕加索,而是将他置于移民史、政治史、艺术史交会的现场,让读者看到他如何在敌意丛生的环境中,凭借艺术与政治智慧挣脱束缚。
安妮·科恩-索拉尔不是一位传统意义上的艺术传记作者。她曾任法国驻美文化参赞,专注于以知识分子的独特嗅觉探寻艺术、文学和社会之间的互动。《名为毕加索的异乡人》是她继《萨特传》《罗斯科传》《利奥与他的圈子》之后的第四部传记,也是她最具突破性的一部作品。
这不仅是一部关于艺术家的传记,更是一部深刻勾勒20世纪与21世纪精神轨迹的当代精神史。索拉尔借助民族志和历史档案研究方法,将叙事重心从“作品”转向“社会”,她不再仅讲述毕加索的艺术语言,而是深入探索他作为移民、外国人、边缘者,甚至被监视对象,是如何穿行于20世纪的法国官僚体制与文化权力网络之间的。在毕加索身上,读者不仅能看到艺术的变革,更能看到一个动荡世纪的精神迁徙和文化震荡。
抵达巴黎之后,毕加索的事业发展与当代社会所面临的诸多紧迫问题产生了强烈共鸣——移民危机、气候危机、文化身份、国家边界等。毕加索也由此不再是一个遥远的历史人物,而成为一个与我们携手同行的当代人。
正如在中文版序言中,安妮·科恩-索拉尔写道:“作为21世纪种种典范的开拓者,毕加索酣畅淋漓地打破了国家的边界,借用人类学家阿尔君·阿帕杜莱的话来说,毕加索宣告了‘当代世界的世界主义文化形式’。”
在该书的尾声,安妮·科恩-索拉尔带领读者走出巴黎的档案室与画廊,走进法国南部阳光下的“地中海王国”——那是毕加索晚年真正选择的归宿。在那里,毕加索不再是警局研究的对象,不是“现代主义大师”,而是一个与陶工并肩工作的老人,一个用泥土与火焰讲述神话的人。
相关文章
-
名为毕加索的异乡人
2025-05-05 07:55:00 -
黄河为砚磨新墨!全国20名女诗人、画家在佳县开启绘画创作
2025-05-02 22:02:00 -
茶田变舞台!浙音师生与村民共演“村晚”,五一前夕西湖茶村上演最暖“双向奔赴”
2025-04-30 20:37:00 -
第四届全民阅读大会|从经典诵读到情景演绎!滨河社区读书活动“声”入人心
2025-04-25 10:53:00 -
1900名科学家抗议美政府“重创”科学事业 公卫领域预计将裁员上万人
2025-04-21 19:11:00 -
艺术与乡土热烈相拥!周末,到慈溪看农民画展
2025-04-18 14:4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