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惠州以文明沃土激活高质量发展引擎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7-14 08:50:00    

7月11日,全省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会议在广州召开,为各地市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擘画蓝图。作为连续六次荣膺“全国文明城市”称号的惠州,文明创建成果再添亮彩,5个村镇入选第七届全国文明村镇、5家单位获评第七届全国文明单位、2所学校入选第三届全国文明校园、2户家庭获评第三届全国文明家庭。惠州始终以文明创建为抓手,在焕新城市面貌、提升市民素养、拓展文明阵地、良好社会风气等方面持续发力,全方位厚植高质量发展的精神沃土,为岭南大地的文明画卷挥洒下浓墨重彩的“惠州篇章”。

惠州城市发展日新月异。惠州东江图片社供图

环境提优与生态提质,绘就城市文明亮丽底色

文明创建的“画笔”,首先描摹出城市面貌的蝶变。针对老旧街巷基础设施薄弱、环境脏乱等短板,惠州精准施策,实施道路翻新、管网改造、路灯增设等工程,昔日“痛点”渐成今日“亮点”。如今,漫步街头,整洁的路面、有序的街巷、葱郁的绿植和谐相融,完善的基础设施传递着城市的温度与关怀。

坚守生态优先理念,让惠州的文明底色愈加深沉厚重。东江碧水穿城,罗浮南昆翠岭延绵,这是惠州得天独厚的生态财富。在文明创建中,惠州严格守护东江水源,系统推进河湖清淤治污与城乡绿化美化。全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常年位居前列,东江水质持续稳定达标,绿化覆盖率稳步攀升。“推窗见绿,出门入园”渐成市民生活常态,绿色已然内化为这座城市最鲜明的文明印记。

榜样引领与全民践行,激扬崇德向善时代新风

城市的文明,核心在于人的文明。在惠州,“中国好人”马相华以车祸幸存者的身份成为安全宣讲先锋,十余年如一日奔走城乡,用生命故事敲响安全警钟;“中国好人”邓梦冰牵头成立好人工作室,组织教师志愿者将关爱送达山区留守儿童,用行动跨越阻隔传递温暖。凡人微光处处闪耀,退役军人火场逆行救人,小吃店主为环卫工奉上免费热茶,市民自发组建“护河队”守护碧水清波……点滴善行,汇聚成照亮城市的文明暖流。

为让“学好人、做好人”蔚然成风,惠州构建起“发现-培育-宣传-礼遇”全链条机制,设立“好人基金”为困境好人纾困,建设“好人馆”展示感人事迹,通过全媒体宣传、校园宣讲等方式放大榜样效应。目前,全市共涌现41名“中国好人”、119名“广东好人”,榜样引领、全民向善的新风正气在鹅城大地盎然成势。

阵地升级与服务精准,推动文明实践润泽人心

惠州新时代文明实践,实现了从“星星之火”到“全域覆盖”的精彩跃迁。自2018年博罗县成为全国首批试点以来,全市已建成1394个文明实践阵地,如繁星般镶嵌城乡,“15分钟文明实践服务圈”让文明服务触手可及。

阵地建设紧扣“便民利民”,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全覆盖基础上,推动与党群服务中心深度融合。各类“开放型、嵌入式”新阵地独具特色,岭南书院·丰湖书院“书院+书房+书吧”书香弥漫,是市民静享阅读的思想家园;桃花源景区打造“绿色+运动+环保”空间,让文明在自然体验中深化;水东街“文化+文创+潮流”活力迸发,吸引年轻群体沉浸文明新韵。这些品牌阵地让文明实践融入生活日常。

以群众语言传递文明理念。岭南书院·丰湖书院的周末常现人潮涌动,医务志愿者开展健康义诊、非遗蜂疗体验、中药香囊制作等活动,“试试AI脉诊”“DIY解暑茶饮”的招呼亲切可闻。桃花源景区“认养一棵树 ‘惠’聚一片绿”活动,吸引数千市民共建绿美家园;博罗“十个出来”宣讲法以“讲、演、唱”活化政策理论,惠东“流动文明巴士”服务直达乡村末梢,博罗“一村一歌”工程让文明新曲唱响田畴沃野。这些接地气、有活力的实践形式,如春风化雨,滋养心田。

革除陋习与创新引领,涵养向上向善淳美乡风

聚焦“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惠州扎实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孝善传家”“静思追远”“喜事管家”“十八而至”四大移风易俗品牌活动遍及乡野,累计开展150多场次。“积分制管理”“有喜事来种树”“红白喜事红包撕角返还”“红事一杯茶、白事一碗粥”等创新做法蔚然成风,淳朴务实、向上向善的乡村风尚日益浓厚,为“百千万工程”注入了强劲精神动能。

“文明乡风润南粤——惠州市‘向上向善·惠聚美好’”实践活动中,村歌唱响、村史传诵、村俗展演、村情描绘轮番上演,欢声笑语载着文明新风吹遍农家院落,点亮美好生活。

今日惠州,文明已深深融入城市肌理,成为驱动高质量发展的澎湃精神引擎。站在新的历史起点,惠州将笃行不怠,持续深化文明创建,不断擦亮“文明城市”金字招牌,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广东实践贡献更加坚实的“惠州力量”。

来源:惠州日报 记者许丹红 龚妍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