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投资收益驱动,五大险企去年归母净利润增超77%,分红险成为新增长点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02 00:02:00    

A股五大上市险企2024年“成绩单”皆已发布,中国平安、中国人寿、中国太保、中国人保、新华保险去年合计实现归母净利润3476亿元,同比增长77.72%,多家上市险企均在年报中披露,利润指标达到历史新高。

年报数据显示,2024年业绩的大幅增长主要得益于权益市场回暖下投资收益的明显提升。2024年,五大上市险企总投资收益合计达到7969.2亿元,同比增幅近114%,总投资收益率均超过5%,最高达5.8%。

在寿险业务方面,五大险企寿险新业务价值增速均超过20%。多家险企发力分红险为核心的浮动收益型产品,其中太保寿险分红型保险新保期缴规模保费同比大幅增长1016.3%,新华保险分红型保险长期险首年保费收入同比增幅达10100%。财险业务板块,头部三家财险公司平安产险、太保财险、人保财险综合成本率“两升一降”,随着“报行合一”推进,三家财险公司费用控制效果明显,综合费用率集体下行。

投资收益大增,五大险企归母净利润增超77%

2024年,A股五大上市险企均交出“亮眼”的成绩单。年报数据显示,中国平安、中国人寿、中国太保、中国人保、新华保险合计实现归母净利润3476亿元,同比增长77.72%。其中,中国人寿、新华保险利润增速均超过100%。

中国平安作为综合金融集团,2024年归母净利润继续领跑,达到1266.07亿元,同比大幅增长47.8%。寿险“头雁”中国人寿紧随其后,2024年归母净利润也突破千亿元,取得历史最好成绩,达1069.35亿元,同比大幅增长108.9%。

中国太保、中国人保归母净利润均首次突破400亿元大关,分别达到449.6亿元、428.69亿元,同比增长64.9%、88.2%。新华保险利润增速在五大险企中最高,2024年实现归母净利润262.29亿元,较上年增长201.1%,达到历史新高。

对于业绩大幅增长的原因,五大险企均在年报中表示,主要得益于投资收益的明显提升。据梳理,2024年,中国人寿、中国平安、中国太保、中国人保、新华保险总投资收益分别达到3082.51亿元、2064.25亿元、1203.94亿元、821.63亿元、796.87亿元,同比增长137.78%、66.6%、130.5%、86.2%、251.6%。其中,新华保险总投资收益率最高,达5.8%,同比上升4个百分点,另外中国人保、中国太保总投资收益率也达到5.6%。

中国人寿在年报中对归母净利润的变动原因解释道,公司坚持资产负债匹配原则和长期投资、价值投资、稳健投资理念,把握市场机会开展跨周期配置,持续推进权益投资结构优化。2024年股票市场低位震荡后快速反弹,公司总投资收益同比大幅提升。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保险系副教授、博士生导师赵明指出,一方面,2024年权益市场表现强劲,沪深300指数全年上涨14.7%,险企通过优化权益资产配置(如增持高股息股票)和把握市场反弹机会,推动总投资收益大幅增长。另一方面,新会计准则下,更多股票投资被分类为FVTPL(公允价值计入当期损益),使得股市上涨直接增厚利润。此外,2023年低基数效应也放大了2024年的同比增幅。

“展望2025年,险企普遍对权益市场持乐观态度,预计将增加权益资产配置,并探索长期股票投资试点,但净投资收益率可能因利率下行而承压,需通过增配长债、海外资产等方式维持韧性。”他表示。

据了解,当前保险资金入市步伐加快,五大险企在投资策略上均强调发挥长期资金、耐心资本优势,积极落实中长期资金入市,增加权益资产配置。

据新华保险披露,在权益投资方面,公司坚持稳扎稳打,发挥好险资耐心资本优势,向高股息OCI类等持有型权益资产进行策略迁移,同时把握好阶段性、结构性机会,采取有效措施控制市场下行风险。截至2024年底,公司高股息OCI类权益工具投资由年初的53.70亿元增长至306.40亿元,增长470.6%。

另据年报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末,中国太保股权类金融资产占投资资产的14.5%,其中股票和权益型基金占投资资产的11.2%,较上年末上升0.5个百分点;中国人寿股票和基金(不包含货币市场基金)配置比例由11.20%增至12.18%。

对于后续投资策略,中国人保集团副总裁才智伟在业绩说明会上强调,2025年,公司将坚决贯彻落实关于中长期资金入市的相关要求,在权益投资方面稳步提升OCI权益占比,重点关注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方向,把握住科技创新、战略性新兴产业带来的投资机遇。

寿险新业务价值增速均超20%,分红险新单保费大涨

2024年,在预定利率下调、“报行合一”及业务结构优化等因素推动下,寿险业务集体回暖,新业务价值大幅增长。

其中,中国人寿总保费达6714.57亿元,在高平台上再攀高峰,同比增长4.7%;中国平安寿险及健康险业务实现规模保费6296.95亿元,同比增长4.61%;太保寿险实现规模保费2610.80亿元,同比增长3.3%;新华保险原保险保费收入1705.11亿元,同比增长2.8%;人保寿险实现原保险保费收入1060.04亿元,同比增长5.3%。

新业务价值增长亮眼,同比增幅均超过20%,两家增速超过100%。人保寿险实现新业务价值50.24亿元,可比口径下同比增长114.2%;新华保险新业务价值62.53亿元,同比增长106.8%;平安寿险及健康险业务新业务价值达成285.34亿元,可比口径下同比增长28.8%;中国人寿一年新业务价值实现快速增长,基于2023年经济假设同比增速达24.3%,在2024年经济假设下实现337.09亿元;太保寿险新业务价值132.58亿,同比增长20.9%。

分渠道来看,随着银保“1+3”合作数量的放开,寿险银保渠道新业务价值贡献突出。

数据显示,2024年,平安寿险可比口径下代理人渠道新业务价值同比增长26.5%,银保渠道新业务价值同比增长62.7%。平安寿险指出,该公司深化“5+5+N”策略,与5大国有行深化合作,全面拓展5家全国性股份行合作,并挖掘N家潜力城商行寻求增量;扩充优质合作网点,落实标准化网点经营动作,提升经营效能。

另据新华保险披露,该公司个险渠道新业务价值为40.25亿元,同比增长37.2%,银保渠道新业务价值为25.09亿元,同比增长516.5%。银保渠道长期险首年期交保费达到历史新高,为138.73亿元,同比增长11.5%;续期保费267.55亿元,同比增长42.8%。

“各大上市险企持续深化转型,打造多渠道专业化销售能力,个险渠道人力规模基本筑底并有望持续增长,银保有望贡献价值增量。”民生证券在研报中指出,持续推进“报行合一”,积极管控费用,有助于持续优化银保渠道的产品结构、提升银保渠道产品的新业务价值率,同时银保合作数量限制的放开有助于头部险企扩大银保合作网点数量,银保渠道有望继续保持量价齐升的趋势。

分险种来看,多家险企发力以分红险为主的浮动收益型产品,新单保费实现大增。年报数据显示,2024年,太保寿险传统型保险新保期缴规模保费388.89亿元,同比增长7.1%,分红型保险新保期缴规模保费19.87亿元,同比大幅增长1016.3%。

新华保险也披露道,2024年,在经济环境、消费需求、渠道发展等诸多因素变化下,公司传统型保险及健康保险长期险首年保费收入同比减少;同时,公司积极抢抓行业复苏发展机遇,优化产品供给,加快发展步伐,分红型保险长期险首年保费收入同比大幅增加,由2023年的900万元增至2024年的9.18亿元,同比增幅达10100%。

对于部分险企分红险新单保费激增的原因,赵明分析道,一是预定利率下调后,分红险通过浮动收益降低险企利差损风险;二是监管引导发展浮动收益产品,推动险企调整产品结构;三是消费者偏好稳健收益,分红险兼具保障与分红功能,吸引力增强。此外,部分中小险企率先转型分红险,带动行业趋势。

财险综合成本率“两升一降”,车险综合费用率优化

2024年,财险业务维持稳健态势,保费收入保持增长。人保财险实现原保险保费收入5380.55亿元,同比增长4.3%,市场份额为31.8%,继续保持行业领先;平安产险实现保费收入3218.21亿元,同比增长6.5%;太保产险实现原保险保费收入2012.43亿元,同比增长6.8%。

三家头部财险公司综合成本率“两升一降”,人保财险、太保产险综合成本率分别为98.5%、98.6%,均同比上升0.9个百分点,综合赔付率也同步提高,分别为72.7%、70.8%,同比上升2.3个百分点、1.7个百分点。人保财险对此解释称,主要是受到严重灾害事故及利率下降带来负债成本上升影响。

平安产险整体综合成本率98.3%,同比优化2.3个百分点,主要由保证保险业务承保损失下降影响,其中综合赔付率为71.0%,同比下降0.5个百分点。

积极推行“报行合一”,三家财险公司综合费用率均有所压降,人保财险、平安产险、太保产险综合费用率分别为25.8%、27.3%、27.8%,同比下降1.4个百分点、1.9个百分点、0.8个百分点。车险综合费用率降幅更为明显,太保产险车险承保综合费用率24.9%,同比下降2.1个百分点;人保财险深化车险费用治理,严格执行车险“报行合一”政策,提升销售能力、加强成本管控,机动车辆险综合费用率24.2%,同比下降2.3个百分点。

车险保费方面,2024年人保财险、平安产险、太保产险分别实现原保险保费收入分别为2973.94亿元、2233.01亿元、1073.02亿元,同比增长4.1%、4.4%、3.7%。

其中,新能源车险是财险公司布局的重点领域。太保产险总经理陈辉在业绩发布会上披露,2024年,太保产险的新能源车险保费达到183.17亿元,占车险保费比例为17%,增速达到48.55%。人保财险也在业绩说明会上披露,2024年承保新能源车1159万辆,同比增长57.3%,保费收入509亿元,同比增长8.7%。

平安产险则在年报中表示,积极践行报行合一,持续深化精细化能力建设,聚焦新能源板块重点突破,整体经营稳健有序;积极探索风险减量服务,不断完善新能源专属定价模型、理赔体系、客户运营体系,提升车险盈利能力。

非车险业务占比也在逐步提升,2024年,人保财险非车险业务实现保险服务收入1905.22亿元,同比增长8.8%,占整体保险服务收入比例为39.3%,同比上升1.0个百分点;中国太保财产险业务非车险保费收入同比增长10.7%,占比达47.2%,上升1.6个百分点;平安产险非车险保费收入占比由29.2%增至30.6%。

在非车险业务中,意健险或健康险保费收入增幅最为明显。2024年,人保财险意健险保费收入达1011.6亿元,同比增长9.7%;平安产险健康保险原保险保费收入183.28亿元,同比增长38.3%,意外伤害保险原保险保费收入122.14亿元,同比增长20.2%;太保产险健康险原保险保费收入202.88亿,同比增长16.9%。

从已披露数据来看,2024年财险业务承保利润仍面临下滑压力。对此,赵明指出,一是车险综改深化,市场竞争加剧,费率下行压缩利润空间;二是自然灾害频发(如台风、洪涝),导致赔付率上升;三是非车险业务中,部分险种定价不足,企业投保需求减弱。险企需优化业务结构,但短期调整可能影响盈利表现。未来,随着“报行合一”在非车险领域落地,行业竞争格局或逐步改善。

文/钱晓睿

编辑/王欣宇 徐楠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