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红色基因·遵义故事丨历史见证物里的信仰之光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7-01 09:12:00    

万里长征路,每一步都浸透着信仰的忠诚,每一程都闪耀着精神的光芒。在波澜壮阔的征程上,一盏锈蚀的马灯、一本未曾使用的医疗本、一块刻痕清晰的割麦木牌、一张字迹坦荡的党员登记表……这些散落在长征沿线的历史见证物,或展陈于纪念馆中,或珍藏于寻常百姓家。它们承载着中国共产党人最纯粹信仰的精神火炬,无声诉说着那段艰苦卓绝的岁月,映照着来路的艰辛,更指引着新时代的前程。

于都马灯:长夜明烛照见无私大爱

江西于都,中央红军长征的集结出发地。1934年10月,8.6万红军主力在此夜渡于都河,踏上了气壮山河的远征。如今,在中央红军长征出发纪念馆内,陈列着一盏锈迹斑斑的马灯,它的光芒穿越时空,照见的远不止是母子深情,更是千千万万共产党员家庭为革命事业甘愿牺牲一切的集体奉献。革命需要时,他们义无反顾献出至亲骨肉;胜利来临后,他们默默守护着无名的忠魂。

这盏马灯的主人,是一位名叫钟招子的母亲。她养育了10个儿子,其中8个都投身红军。儿子们踏上征途后,钟招子便夜夜在家门口点亮这盏马灯,风雨无阻,期盼着儿子的归来。然而,直至1960年带着深深遗憾离世,她也未能等来团圆。临终前,她嘱咐身边人:“将我埋在儿子们的身边。”可她的儿子们,早已将青春热血洒遍万里河山,忠骨埋于哪座青山,无人知晓。这盏永不熄灭的马灯,正是千万苏区母亲对革命事业最深沉、最无私支持的永恒象征,是“一切为了前线,一切为了胜利”的信仰之光在平凡家庭中的璀璨折射。

土城医疗本:克己奉公彰显纯粹党性

贵州习水土城,青杠坡战斗的硝烟早已散去。1935年1月,这场揭开四渡赤水序幕的激战,让3000余名红军将士血染疆场。老红军何木林在此役中负伤,不得不留在土城养伤。

在何木林后人珍藏的遗物中,有一本特殊的公费医疗本。这是新中国成立后,政府确认其红军身份后发放的,承载着党和政府对老红军的深切关怀。然而,这本象征着待遇与荣誉的医疗本,却被何木林以“国家也很困难”的朴实理由,郑重地锁进箱子深处,尘封了半个多世纪。医疗本空白的纸页,宛如一面澄澈的明镜,映照出一位老红军在“应得”与“不取”之间做出的崇高抉择。它无声地诠释着共产党人“先公后私、克己奉公”的清廉本色。正如何木林的儿媳妇林成英所言:“解放后政府发给他这个本子,到哪里看病都不要钱。但他一次也没用过……他总是说,国家困难,要给国家节约。”这份源自内心的自觉,正是革命者最纯粹的党性光辉。

毛儿盖割麦木牌:四行字铸就铁纪丰碑

四川松潘草原,是红军长征中穿越“死亡草地”的核心区域。1935年8月,衣衫褴褛的红军将士冒着恶劣天气,在这片生命禁区艰难跋涉。粮食极度匮乏,成为生死攸关的考验。

在松潘县毛儿盖镇克藏村村民尕尔巴家中,珍藏着一块不起眼的木牌。当年,因国民党的反动宣传,毛儿盖藏民弃家躲入深山。红军面对空荡村落,在收割村民地里的青稞后,郑重地留下这样的木牌,写明征粮原因和兑现方式。尕尔巴的祖父将它放入粮仓精心保存下来。木牌上,只有四行简短的大字:“老庚:我们在这块田内割了青稞1000斤 请你们回来以后 拿这块木牌 向任何红军部队或苏埃政府 都可兑换价值相等的银子、茶叶。”这四行字,胜过万卷契约文书。它镌刻下的不仅是红军的承诺,更是人民军队“不拿群众一针一线”的钢铁纪律和与人民群众的鱼水情深。毛儿盖镇党委书记夏宇皓介绍:“当年在毛儿盖,这样的木牌很多。它充分证明红军是一支正义之师、文明之师,有着比岩石更不可摧的严明纪律。”这块小小的木牌,是红军秋毫无犯、取信于民的铁证,是人民军队立于不败之地的纪律基石。

会宁党员登记表:字里行间书写绝对忠诚

甘肃会宁,因红军三大主力胜利会师而彪炳史册。1936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第一、二、四方面军在此会师,标志着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胜利结束,中国革命由此揭开新篇章。


在会宁红军会师纪念馆,珍藏着一张泛黄的《党员登记表》,它是馆内五件国家一级文物之一。这张表格,是一位普通红军党员在1935年填写的。在“家庭经济状况”一栏中,他坦率地写道:“五人吃饭,自田没有,自地四升,佃田四斗,自屋一间半,欠债一百二十串。”字里行间,事无巨细,毫无保留,展现了对党组织极致的坦荡与透明。正如纪念馆讲解员尚亚琦所解读:“他对自己的个人情况以及家庭情况,对党组织几乎是毫无保留的。字里行间,就透露着两个字——忠诚。”这份登记表,是“事无不可对党言”纯粹信仰的生动样本,是共产党人绝对忠诚、襟怀坦荡的真实写照。在生死考验的长征路上,正是这种对党的无限忠诚,凝聚起无坚不摧的力量。

“在风雨如磐的长征路上,崇高的理想,坚定的信念,激励和指引着红军一路向前。”习近平总书记的话语,深刻揭示了长征胜利的精神密码。于都河畔的马灯、土城古镇的医疗本、松潘草原的木牌、会宁纪念馆的登记表……这些穿越烽火硝烟留存至今的珍贵历史见证物,其物质形态或许会随着岁月流逝而斑驳褪色,但它们所承载的信仰内核——那无私奉献的星火、克己清廉的党性、纪律如铁的坚守、绝对忠诚的灵魂,却历久弥新,永远闪耀着青春的光芒。它们是最生动的教科书,是最深沉的力量源泉,必将持续激励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从中汲取信仰的力量,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上,赓续红色血脉,续写新时代的壮丽篇章。


记者:周国栋 张亚

编辑:曹妍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