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昌城乡融合进行时】永昌县河西堡镇沙窝村:绘就“优居乐业”新画卷
四月的永昌县河西堡镇春风和煦。在沙窝村新建的集中居住点内,粉白的杏花缀满枝头,青瓦白墙的住宅在阳光下格外亮眼。抬眼望去,永昌工业园区的厂房轮廓清晰可见,远处机械运转的声音与村落里的鸡鸣犬吠交织,勾勒出一幅生机勃勃的城乡共融春景。

告别“忧居”
圆梦“优居”
“以前住的是土坯房,有很多不方便的地方,现在这新房子亮堂又暖和,我养了20多盆花,每天看着心里都美美的!”46岁的李玉梅推开自家小院的铁门,热情地招呼记者参观。她的新家面积约80平方米,客厅宽敞明亮,厨房里燃气灶、抽油烟机一应俱全,卫生间铺着瓷砖,热水器24小时供应。

在2023年生态及地质灾害避险搬迁政策支持下,李玉梅等194户沙窝村的村民告别了山脚下的老旧平房,搬进了政府统一规划的新居。河西堡镇以浙江“千万工程”经验为蓝本,邀请清华同衡规划设计院量身定制集中居住点建设方案。新居选址紧邻永昌工业园区,既依托工业园区有就业优势,又衔接镇区基础网络设施。
“我们坚持‘群众意愿优先’,多次召开村民大会,最终确定了‘依路而建、产居融合’的布局。”永昌县河西堡镇沙窝村党总支副书记包永生介绍道。如今,新社区的水、电、燃气、供暖管网全部接入镇区“大动脉”,卫生服务站、永昌县第六中学、体育公园等公共服务设施步行可达,实现了“村民”向“市民”的无缝过渡。
产业赋能
家门口端起“金饭碗”
搬迁不仅要“安居”,更要“乐业”。沙窝村利用毗邻工业园区的区位优势,与金铁集团、金泥集团等驻镇企业建立深度合作,开展定向技能培训。
近三年来,沙窝村联合亚盛培训学院举办初级电脑、叉车操作等技能培训6场次,发布岗位信息130余条,帮助145名村民实现“家门口就业”。如今,村里超过70%的青壮年劳动力在园区企业务工,人均年收入增长近万元。
“过去年轻人往外跑,现在企业把岗位送到村里,大家的心都稳住了。”包永生说。
治理创新
共筑“幸福共同体”
沙窝村深入推行网格化社会治理新模式,选优配齐13名网格员,不断延伸乡村善治“微触角”,推出“小事不出网格,大事不出村”的治理模式,让搬迁群众快速融入新环境。
每月组织村民召开连心促振兴“1456”工作会议,2024年以来,累计商议解决村民反响强烈事宜23件,有效化解村民矛盾纠纷47起,确保群众“能融入、生活好”。把“孝善基金”“巾帼家美积分超市”作为推动乡村治理的有力抓手、促进乡风文明的实践载体,不断提升村民“自治”“德治”水平。
67岁的村民王录奎和老伴带着孙子住进了新房,准备安享晚年。他感慨道:“我在农村平房住了40多年,从没想过能住上这样的房子。上下水方便,暖气通到每间屋,社区里还有卫生室和养老院,这才是真正的‘老有所养’!”

从“忧居”到“优居”,从外出打工到家门口就业,从分散管理到网格共治,沙窝村以生态搬迁为契机,绘就了一幅城乡融合发展的鲜活画卷。在这里,城市的便利与乡村的温情交织,村民们正用双手书写着属于自己的幸福故事。
记者:张诗雅 何瑞锦
来源:镍都金昌客户端
编辑:常远
责编:闫瑾 刘欢欢
审核:马丰友
相关文章
-
【金昌城乡融合进行时】永昌县河西堡镇沙窝村:绘就“优居乐业”新画卷
2025-04-27 04:35:00 -
交了体检费未入职 法律规定应退还
2025-04-23 20:06:00 -
甘肃法治报 | 【走进“枫桥式”基层单位】乡村善治将纠纷消弭于萌芽 ——走进兰州市永登县大同镇
2025-04-18 13:09:00 -
筑牢乡村根基 护卫粮食安全——“三高”农田建设看安徽
2025-04-18 00:10:00 -
残膜换积分,乡村治理有妙招
2025-04-17 16:17:00 -
唐口街道张寨村网格开展“送医进村 服务万家”宣传活动
2025-04-16 1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