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三维”发力促就业助增收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07 14:01:00    

原标题:省人社厅助关岭自治县脱贫劳动力年增收超2亿元(引题)

“三维”发力促就业助增收(主题)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杨小友

技能培训基地内焊花飞溅,零工市场里岗位信息滚动刷新,专车专列载着务工人员驶向沿海经济圈……在省人社厅的精准帮扶下,关岭自治县通过技能培训、零工服务、稳岗输送等方式“三维”发力积极促就业助增收,目前,该县脱贫劳动力年增收突破2亿元,技能型劳动者占比达65%以上,县域就业公共服务覆盖率实现100%。

“以前修电机全凭经验,现在不仅能看懂电路图,还能用PLC编程改造设备!”在该县百合街道同康社区高质量就业培训基地,34岁的刘小勇展示着中级电工职业资格证书。他告诉记者,自己现在承包了周边一些企业的机电维护,月收入稳超2.5万元。

“省人社厅累计投入1800万元打造了这座4600平方米培训基地。”省人社厅派驻关岭工作队副队长王业宾介绍,同康社区高质量就业培训基地目前有156套先进实训设备、8个标准化实训室,与贵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等院校联建的“订单班”,让焊工、电工、家政等12个专业实现了“培训即就业”。

在关索街道枣园路的零工市场,LED大屏实时滚动着岗位信息,隔壁的“零工驿站”里,务工者正通过“安心干”APP抢单。

“我们采取‘政府主导+市场运营’的零工服务模式,已构建起覆盖县乡村的三级网络。”关岭自治县就业局局长康兴文说,该网络包括1个县级中心、14个镇级驿站、155个村级服务站,日均接待求职者200余人次。“我们还为零工购买了工伤保险,建立‘一人一档’就业档案,去年还组织了42场职业技能提升培训。”

今年春节刚过,关岭自治县就组织181名务工人员搭乘“点对点”返岗专车。

“我们的‘关岭牛’劳务品牌获评省级优秀。”康兴文介绍,该县在浙江、江苏等地建立了12个劳务协作站,在全县建成9个标准化乡镇就业服务站,实现岗位信息“村村通”、技能培训“户户到”,每年向省外输出劳动力超2万人。

“我们构建了‘培训—认证—就业—维权’全链条服务体系。”王业宾补充道,通过政企合作开发的“黔岗”小程序,劳动者可在线完成技能学习、证书申领、岗位匹配等全流程服务。目前,该县还培育出“关岭焊工”“关岭家政”等5个特色劳务品牌,从业人员突破1.2万人。

“就业稳了,人心就安了。”关岭县委书记李振军说,通过“技能提升+岗位匹配”,全县脱贫劳动力年增收超2亿元;零工经济带动3000余户家庭实现“灵活就业+稳定增收”;外出务工人员年均寄回收入超5000万元。

来源:贵州日报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