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生活常识 >

剑外忽传收蓟北意思(安史之乱:唐朝由兴转衰)

10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1-13 08:46:09    

安史之乱是发生在唐玄宗天宝年间的一场内战,唐玄宗晚年,贪图享乐,和杨贵妃饮酒作乐,逐渐懈怠。所任用的宰相杨国忠,利用权力结党营私,贪赃枉法,导致政治黑暗。均田制逐渐破坏,政府手中没有田地可以再授,原来的府兵制无法执行,转而实行募兵制。府兵制是政府授田给壮丁,他们平时生产训练,战时出征,不向国家纳赋税。募兵制是国家招募军队,国家供养,军事将领带兵,这样容易使将领把军队带成私人武装。玄宗后期的惰政,边境少数民族政权逐渐骚扰唐朝的江山,唐朝在边疆设置兵镇,驻守边疆,兵镇长官叫节度使,势力大的节度使拥兵自重。安史之乱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发生的。

马嵬驿

公元755年,范阳(现在北京地方)节度使安禄山起兵反唐,安禄山起兵后,由于唐朝承平日久,军队战斗力逐渐变弱,叛军所向披靡。真如古人所说:国虽大,忘战必危。安禄山的叛军势如破竹地攻下洛阳、长安。唐玄宗被迫逃往四川。在逃亡途中,到马嵬驿时,护卫拒绝勤王,要求处死杨贵妃,唐玄宗被迫赐白绫于杨贵妃,杨贵妃上吊而死。杨贵妃在马嵬驿的坟冢还在,我去看过。翻开历史,就是那么一回事,为利为势,血雨腥风。这就是为什么本人虽然学历史,在日常生活中不提历史,就算“却道天凉好过秋”吧!当唐玄宗逃往四川时,外逃到宁夏的太子李亨称帝,这就是唐肃宗。唐肃宗组织大将郭子仪、李光弼等平叛了安禄山。接着,安禄山的部将史思明又起兵反唐,唐朝军队在回纥军队的帮助下,于公元763年将史思明打败,这场延续了8年的内战结束。北京在西周时是燕的治所,叫“蓟”,是西周最北的封国。后来杜甫在成都听说唐朝平定了安史之乱的消息时,写下不朽的名篇《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剑外忽传收蓟北。意思是说从四川北面的剑门关传来了收回北京一带的捷报。

安史之乱是唐朝元气大伤,是唐朝由盛转衰的转折点。安史之乱后,唐朝中央集权削弱,藩镇割据越来越严重,割据势力灭亡了唐朝,割据势力延续到五代十国时期,到北宋赵匡胤时才得到解决。安史之乱后北方战乱,人民南迁,促进了南方经济的发展。在这沉重的历史中,给大家讲一个小故事:据说“打油诗”这个词就来源于安史之乱时。安史之乱前,唐朝社会富裕繁荣,朝堂乡野人们都喜欢写诗,从皇上玄宗到贩夫走卒都以诗人为傲。安史之乱中,有个县令,听说他的治下有个姓张的打油匠会写诗,县令将张油匠召到县衙来,让他写诗。张油匠挥笔就是“天兵十万下洛阳”,意思是说唐朝政府军力量强大,到洛阳打击叛军。县令连连称“好”。然后张打油匠一挥而就“既无救兵也无粮。有朝一日城破了,哭爹的哭爹,哭娘的哭娘。”这下搞得县令非常尴尬。后来人们把爱写诗,但是写得不入流的诗就叫“打油诗”。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