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生活常识 >

常州属于哪个省哪个市 ?江苏省的第5大城市,为何有6个区县?

375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4-02-20 22:12:30    

在之前的文章中,作者和大家聊了一系列关于我国江苏省各个城市经济发展和区划变迁的故事,例如南京市、苏州市、徐州市等等。今天,我们聊聊江苏省的常州市。常州市是江苏省的第5大城市,也是苏锡常城市群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常州市常住人口500多万人,合计下辖了6个区县。那么,常州市6个区县的区划框架,到底是如何形成的呢?

常州市是江苏省下辖的地级市,也是苏锡常都市圈的重要组成部分。2022年,常州市粮食总产量69.7万吨,油料产量2.8万吨,蔬菜及食用菌产量97.5万吨,水产品产量14.9万吨,生猪出栏22.2万头,猪肉产量1.7万吨。

近年来,常州市积极发展轨道交通产业、太阳能光伏产业、新光源产业、医药产业、智能机器人产业、汽车和零部件产业、通用航空产业等一系列布局,取得了非常不错的成绩,形成了“一核两区多元”的产业布局。

2022年,常州市常住人口530多万人,户籍人口380多万人。由此可见,常州市对周边各地拥有很强的吸引力。2022年,常州市的GDP总量达到了9500多亿。从人均经济来说,常州市达到了非常不错的效果。距离万亿GDP城市,仅仅是一步之遥。

目前,常州市下辖了5个区、1个县级市,合计6个区县,分别是:金坛区、武进区、新北区、天宁区、钟楼区、溧阳县级市。那么,常州市6个区县的区划框架,到底是如何一步步形成的呢?

我国行省制度起源于元朝,元朝把全国划分为10个行省,例如河南江北行省、江浙行省、四川行省、甘肃行省等等。1368年,朱元璋建立明朝以后,在元朝行省制度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和划分。由于明朝拥有南北两个都城,进而出现了南北直隶十三个省。其中,南直隶管理了江苏、安徽、上海等大片地区。

我国很多省份的基本区划,都是在明朝统治时期形成的,例如河南省、浙江省、江西省等等。17世纪中期,清朝逐步确立自己的统治以后,开始进一步调整各地的区划。南直隶的地位下降,更名为江南省。江南省人口众多、面积辽阔、经济发达、水网密布,并不利于管理。

1667年,康熙皇帝在位的第6年,清朝撤销了江南省,组建了江苏省、安徽省。截止清朝乾隆皇帝在位时期,江苏省的区划框架,基本上稳定下来。当时,两江总督在江宁府,江苏巡抚在苏州府。江苏省形成了8个府、3个直隶州、1个直隶厅的区划格局,分别是:江宁府、苏州府、松江府、常州府、镇江府、淮安府、扬州府、徐州府、太仓州、海州、通州、海门厅。

清朝统治时期,常州府下辖了8个县,分别是:武进县、阳湖县、无锡县、金匮县、宜兴县、荆溪县、江阴县、靖江县,号称“八邑名都。”请注意,在清朝时期,无锡市的各个部分,基本上隶属于常州府管理,常州府与苏州府相邻。

1912年,统治了200多年的清朝灭亡以后,我国进入了军阀混战的时期。江苏省经济发达,地理位置重要,各地军阀相互争夺,对江苏各地的经济,造成了很大的破坏。再加上水灾、蝗灾等一系列的自然灾害,江苏各地百姓们的日子很苦。一转眼到了40年代末期,随着大规模战争的基本结束,我国进入了战后重建、发展经济的阶段。

由于实际管理的需要,江苏省被临时撤销,组建了苏北行署区、苏南行署区。行署区属于建国初期的临时性区划,对标了各个省。建国初期,除了2个行署区之外,我国还组建了皖北行署区、陕北行署区、旅大行署区等一系列的行署区。过分复杂的区划,不利于管理和经济建设。

1952年,苏南、苏北行署区合并,重新组建了江苏省。常州专区组建以后,下辖了1个县级市、6个县,分别是:常州县级市、武进县、江阴县、金坛县、溧阳县、宜兴县、无锡县。1953年,常州专区被撤销,原本下辖的几个县,划入了镇江专区、苏州专区管理。

当年,镇江专区、苏州专区的管理范围都很大,比当代地级市大得多。1958年,在江苏省新一轮的区划变迁中,镇江专区行署机构迁移到了常州县级市,镇江专区更名为常州专区。不过,这一阶段非常短暂。1962年,鉴于发展经济的综合考虑,常州县级市被提升为地级市,常州专区重新更名为镇江专区。

不过,常州地级市仅仅管理主城区,没有下辖县。这一阶段,常州市的主城区面积并不大。60年代末期,全国所有的专区更名为地区以后,镇江专区更名为镇江地区。70年代末期,我国经济进入了高速发展阶段。为了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江苏省下辖的各个地区,陆续进行了一系列的区划变迁。

1983年,镇江地区被撤销,原本下辖的各个县中,一部分县划入了镇江地级市管理,武进县、金坛县、溧阳县等3个县,划入了常州地级市管理。同时,常州地级市的主城区,划分为5个区,分别是:广化区、天宁区、钟楼区、戚墅堰区、郊区。加上外围的武进县、金坛县、溧阳县,形成了8个区县的区划框架。

进入80年代以后,随着常州市各地的经济发展,区划开始进一步调整。1986年,广化区撤销,并入了其他各个区。进入90年代以后,常州市下辖的武进县、金坛县、溧阳县陆续撤销,组建了武进县级市、金坛县级市、溧阳县级市。

进入21世纪以后,常州市的城市人口进一步增加,城区面积进一步扩大。2002年,常州市的武进县级市被撤销,组建了武进区。同一年,常州市的郊区更名为新北区。截至21世纪初期,常州市的区划框架,调整为为5个区、2个县级市,分别是:天宁区、钟楼区、戚墅堰区、新北区、武进区、金坛县级市、溧阳县级市。

这样的区划框架,大约维持了10多年时间。2015年,常州市的戚墅堰区被撤销,下辖的街道和乡镇,划入了周边几个区。同一年,金坛县级市被撤销,组建了金坛区。截至2015年,常州市5个区、1个县级市的区划框架,彻底形成。

出于区域发展的综合需要,进入21世纪以后,常州市陆续组建了经开区、常州新区等几个新区。不过,这几个新区属于功能型新区,一般不会计算在内。

关于我国各地区划调整的一系列故事,还有很多。作者在以后的文章中,和大家慢慢聊。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