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生活常识 >

曹刿论战的字词翻译

618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4-02-21 11:13:21    

曹刿论战

一、常识概要

《左传》,即《春秋左氏传》,又称《左氏春秋》,儒家经典之一,是中国古代的史学和文学名著。旧传为春秋时期左丘明所作,近人认为是战国时人所编。
二、词语梳理

1.重点实词
(1)肉食者( 吃肉的人。这里指当权者)

(2)又何( 参与 )

(3)小惠未 ( 遍及,普遍 )

(4)弗敢加也 ( 虚夸,夸大 )

(5)虽不能,必以 ( 明察 )(诚,诚实。这里指诚心)
(6)忠之属也 ( 类 )
(7)公将( 驱车追赶 )
(8)再而衰,三而 ( 穷尽 )
(9)彼竭我 ( 充满。这里指士气正旺盛 )
(10)望其旗 ( 倒下 )
2.重点虚词
(1)其
①下视( 代词,齐军的 )
②公问( 代词,取胜之事 )
(2)焉
①又何间 ( 助词,表语气,呢 )

②惧有伏 (兼词,相当于“于之”,在那里)
(3)故
逐之 ( 连词,所以 )
②公问其 ( 名词,原因、缘故 )
(4)之
①忠属也 ( 助词,的 )
②公与( 代词,代指曹刿 )
③公将鼓之 ( 助词,补充音节,不译 )
④登轼而望之 ( 代词,代指齐军 )
3.古今异义
(1)肉食者鄙 古义:浅陋,这里指目光短浅 今义:粗俗;低下
(2)牺牲玉帛 古义:指祭祀用的纯色全体牲畜 今义:为了正义的目的舍弃自己的生命
(3)小大之狱 古义:指诉讼事件 今义:监狱:官司,罪案

4、词类活用
(1)公与之 (名词作动词,乘战车)
(2)公将(名词作动词,击鼓进军)

(3)神弗(名词作动词,赐福、保佑)
三、名句默写

1.直接默写
(1)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2)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2.理解默写
(1)《曹刿论战》中反映战前政治准备,表现曹刿“取信于民”的战略思想的一句话是: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2)《曹刿论战》中,“齐人三鼓”曹刿才同意鲁庄公击鼓进军的理由是: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四、句子翻译
1.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译文:祭祀用的祭品,(我)从来不敢虚夸,一定按照实情(报告)。
2.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译文:大大小小的诉讼事件,即使不能明察,也一定要根据自己的诚心处理。
3.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译文:我看到他们的车辙印凌乱,军旗也倒下了,所以才下令追击他们。
五、文意解读
1.速读课文理线索素,这篇课文有几条叙事的线索?
答案:有两条线索,一条是事件发展的线索(迎战——备战——胜战——评战);一条是人物活动的线索(请见——请问——参战——释疑)。
2本文在组织材料方面有何特点?试结合课文简析。

答案:文章围绕“论战”来组织材料,详略得当,重点突出。虽写战争,但战争的过程写得十分简略,紧扣曹刿这一人物,运用对话来写作战前的政治准备及战胜齐国的原因,重点突出,中心明确,详路得当。

3.齐鲁长勺之战,鲁国能够以弱胜强的主要原因是什么?试结合课文简要分析。

答案:①政治上取信于民一鲁庄公和曹刿的战前对话说明鲁国获得了人民的支持。②运用正确的战略战术,掌握时机。曹刿根据齐军来势凶猛、人数占优的实际情况,采取坚守不出、挫其锐气的策略,通过双方士气的此消彼长,很快就扭转了双方力量对比的优劣关系,结果一举溃敌。审时度势。取胜之后,曹刿并不急着追击,唯恐中了齐军诱敌伏击的圈套,在仔细观察敌情后才追击,可谓是知已知彼,运筹帷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