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生活常识 >

武则天的墓为什么没有字 ?到底包含什么玄机,为何唐史“集体沉默”

10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4-08-09 08:32:16    

武则天是个了不起的历史人物,作为中国历史上首位女皇帝,在整个封建历史中真可谓“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她从一个暴发户的闺女,在尔虞我诈的后宫斗争中,一步步走向皇后和皇帝的宝座,直到建立属于自己的武周王朝。数千年来,只此一人。

武则天与所有的帝王一样,一生中好事干不少,坏事也没少干。她励精图治,使得大唐基业迎来全面的鼎盛,此时四方臣服,天下太平,百姓安居乐业,一片盛世祥和的景象。另一方面,武则天对权力的迷恋达到顶点,为了加强皇权,武则天不惜清除异己,甚至连自己的亲生儿子都不放过。她一生有四个儿子,李弘李贤相继被害死,中宗李显被贬为庐陵王,整天过得战战兢兢,睿宗李旦也遭遇说废就废的经历。

有人说,神鬼怕恶人,人红是非多,武则天便是这样的人物。作为妇人,武则天的一生叱咤风云。有谁能想到生前说一不二的女帝王,在她去世以后,居然要给自己立一块无字墓碑。武则天与唐高宗李治的合葬墓叫“乾陵”,位于西安市的乾县梁山上。

乾陵是合葬墓,自然会有两块墓碑。墓碑的高度都是6.3米,西面是唐高宗的“述圣碑”。碑文记述着唐高宗一生的丰功伟业,内容有武则天和唐高宗亲笔书写。东面则是武则天的“无字碑”,碑身由一块完整的石头雕刻而成,宽度达到两米一,重达九十八吨。雕刻着精美的纹饰,唯独没有一个文字记载。

很多历史学家无数次试图找到无字碑的钥匙,每次都是无功而返。研究历史的唯一途径只能从有限的史书着手,然而所有有关唐代的史料典籍中,只字未提武则天的无字碑,整个唐代史料为何会集体沉默,给后代历史学家留下无尽的猜测。目前主流的推测有三种。

一是自以为是功德无量

有的历史学家猜测,武则天之所以给自己树立一块无字碑。只要是觉得自己的功德太大,已经无法用文字来形容。客观地说,虽然武则天是一介女流,但才华出众,丝毫不亚于男人。与武则天相比,唐高宗李治则显得相对平庸,属于一代守成之主。加上武则天性格强势,不屑与唐高宗平起平坐。为了区别于皇帝丈夫,武则天索性给自己树一块无字碑。

武则天的能力确实经过历史考验。她代行国政期间,整个唐朝吏治清明,百姓富足。虽然没有秦皇汉武那样惊天动地的功业,却也不失一代明君圣主。只可惜她篡夺李唐的江山,成为后人眼中乱政篡权的外戚。

二是对身后事没有信心

风光的背后不是沧桑便是肮脏。武则天生前风光无限,背后难免会遭人唾弃。在一家一姓的封建帝王时代,武则天的帝位来历不正。武则天若是只临朝称制,也不会引来世人的非议。关键问题是,她中间将唐朝改成武周,并且费尽心机想要把江山传给娘家人。

一方面是武氏子弟不成才,另一方面是碍于李唐旧臣的施压。武则天不得不在临终之际把江山归还中宗李显。在一般人眼中,它可能是件了不起的事,站在武则天的角度,这绝不是一件光彩的事。若是再给自己立碑颂德,百年以后会不会遭到李家及世人的清算,这种事谁也说不准。所以,武则天没有信心为自己篆刻碑文。

三是功过后人评

像武则天这种人物,数千年才会出现一个,若非有贯通天地的智慧,绝不可能拥有如此高的成就。越是聪明人,越相信一句话“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常言道“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人要想有所成就,必然要多做事,多做事必然会导致犯错的概率增多。所以,武则天的一生确实干过很多好事,做过很多出格的坏事。

作为经历过大风大浪的人,武则天对世间事看得很明白。自己的功与过,绝不是自己能够掌控。与其自己说的天花乱坠,不如留给后人去评价。毕竟,你活着的时候能够管住大家不说三道四,去世以后可就任由他人评头论足,这是无数前朝帝王共同的遭遇。

武则天的无字碑,是三儿子唐中宗李显的用意。古代帝王都遵从“以孝治天下”,武则天的一生有很多黑历史,她也不是正宗的唐朝皇帝,这让李显很为难。李显和大臣实在不知道该如何表述,过于贬低则显得唐中宗没有孝道,过于褒扬对李唐江山又没法交代。权宜之计,只能是什么都不写。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