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里的英国剑桥,心中的康桥
知道“康桥”,源于地理课本;了解“康桥”,则是因为那首《再别康桥》。诗中对它的描述是那样的唯美,就连徐志摩自己都“甘愿做一个水草”,你说能不美吗?因此它就一直萦绕在我的脑海,刻在我的心里,挥之不去……

康桥
2017年终于踏上了大不列颠的土地。草草的看过伦敦后紧跟着就来到了剑桥。来走徐志摩走过的路,来吹林徽因吹过的风。

剑桥大学
天是蓝的,空气是新鲜的,康桥是无声的,而康河却在小声呢喃着那场旷世之恋:1921年25岁的徐志摩作为特别生来到了剑桥大学国王学院,学习政治经济学。也是在这里他认识了年仅16岁的林徽因,两个同在异国的年轻人就这样相恋了。她喜欢他的才华,对他满眼都是崇拜;他爱她的美丽和才情,对她无限的眷恋。徐志摩欣喜林徽因就是他的灵魂伴侣,得之我幸,失之我命!可以说他们最快乐的时光是属于康河的。在这里,他们谈论着理想,畅想着未来。可未来是残酷的,徐志摩是结过婚的,他提出了离婚,他要做那个时代的离婚第一人。当然家庭的反对,外界的批评,各种压力接踵而至。理智的林徽因很快随着父亲踏上了回归祖国的轮船,有如昙花一现的爱情就这么随着汽笛声消失在茫茫大海,留下的只有徐志摩无尽的相思和回忆。无果的康桥之恋也成为诗坛经典。林徽因走后,留给徐志摩的是无尽的思念,走到哪里都似乎有林徽因的影子,那“那河畔的金柳”“软泥上的青荇”,还有两人一起“撑一支长篙”划船的情景,让他的诗情爆发了。在短暂的34年时光里,徐志摩曾三次来到康桥。第一次是1921-1922年,徐志摩游学于英国剑桥大学,归国后写下了诗歌《康桥再会吧》;第二次是1925年3月-7月期间,之后写下了著名的散文《我所知道的康桥》;第三次是1928年6月-11月,在归国途中,徐志摩写下《再别康桥》这一绝唱。

译文:纪念中国诗人徐志摩(1897—1931)的一块石头,上写着《再别康桥》的第一行和最后一行
而今,康桥就在我的眼前,古风古色,轻柔美丽。那河畔的金柳”“软泥上的青荇”依然,“撑一支长篙”的小船,也依旧在康河上荡漾,只是那对佳人变成了故事,变成了学院为他们镌刻的一块石头。

国王学院为纪念徐志摩而镌刻其诗句的石头
徜徉在剑桥,感受着它边边角角的文化气息;留恋在康桥,剑桥的风光胜地。与其说是剑桥的盛名吸引了我的到来,不如说是《再别康桥》呼唤我的到来。康桥,我轻轻地走来,我悄悄地离去……

最美康桥
相关文章
-
泰尼卡防盗门全国各市售后服务点热线号码实时反馈-今-日-汇-总
2025-04-21 21:36:05 -
德昂空调售后服务热线号码-全国各售后号码实时反馈-今-日-汇-总
2025-04-21 21:34:03 -
长虹空调|全国服务实时反馈-今-日-汇-总
2025-04-21 21:32:11 -
三菱重工空调售后服务热线号码-全国各售后号码实时反馈-今-日-资-讯
2025-04-21 21:30:03 -
博世(BOSCH)燃气灶全国各市售后服务热线号码实时反馈-今-日-汇-总
2025-04-21 21:28:05 -
万家乐煤气灶全国售后服务网点号码实时反馈-今-日-资-讯
2025-04-21 21:26:03